品牌传播网,打造中国优秀的品牌传播服务平台。品牌传播,传播品牌价值,影响成就品牌价值。用深度视角,价值资讯,传递品牌营销新模式。
顶部logo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品牌传播网 > 美食休闲 > 正文

全域旅游:打造绚丽甘肃新形象

2017-02-22 14:41   浏览量:24660   来源:

  日前,在2017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暨全域旅游现场推进会上,甘南州委书记俞成辉所作的甘南州全域旅游创建经验,以及专题片《甘南州创建“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纪实》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普遍共鸣。对此,副省长夏红民给予充分肯定。他说:“甘南州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建设和工作成效,值得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借鉴。”

  无垃圾示范区覆盖甘南草原

  二月的甘南草原,蜿蜒着气势磅礴的身躯,沐浴着离天最近的阳光,起伏着四季轮回的节奏,巍峨展示出青藏高原顶天立地的恢弘形象,豪迈诠释着雪域圣地雄浑苍茫的粗犷气质,生动演绎着高原儿女昂扬向上的精神风采。虽然甘南大地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但荡漾在各族群众心头那份“春的萌动”,就像草原对春风的渴望一样,伴随着金鸡报晓的嘹亮共鸣、孕育着闻鸡起舞的勃勃生机悄然苏醒。俞成辉如是说。

  从夏河拉卜楞寺、桑科湿地、夏河机场到合作当周草原、知合玛生态旅游专业村再到夜色羚城,一眼望去,湛蓝的苍穹下,朵朵白云在山峦间肆意飘荡,一派山水相依、宁静祥和的景象。旖旎的风光引得游客举起手机、相机拍照不止。县城街区,游客更为整洁的环境赞叹不已。行走在甘南的大街上,几乎找不到一片纸屑和烟头,连小孩用纸后都自觉地将纸屑丢进垃圾箱。当地导游说:“目前,在甘南的城乡商场里购物,只用布袋和纸袋,已不再使用塑料袋。其实,不仅在夏河,在整个甘南州,保护环境都已成了每个人日常生活的自觉行为,成了人们习惯了的一种生活方式。”“甘南是全国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无垃圾示范区创建活动覆盖都市、乡村,各项工作已进入常态化,这就是为了保护我们的青山绿水。”导游还说。

  无独有偶,在合作城区里,绚烂的宗教民俗文化、美味的藏餐食品、秀丽的草原风光、整洁的城市街道、璀璨的亮化夜景,让夜幕下的大美羚城独具特色,让众多观摩团成员赞不绝口。在感叹“不容易”的同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对此,俞成辉坦言:“在甘南,抬头低头都是干净的。”

  十大举措打造全域旅游样本

  那么,作为早已久负盛名的甘南草原是如何将这里打造成了独具魅力的“人间天堂”呢?

  近年来,甘南紧紧围绕生态功能定位、自然资源禀赋和民族民俗文化,牢牢抓住创建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历史机遇,着力打造“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态、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态、朝气蓬勃的经济生态、光辉灿烂的人文生态、团结奋进的政治生态”,深入实施“旅游兴州”和“文化撑州”战略,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藏区特点、甘南特色的文化旅游发展之路。

  打造“大景区”格局,让项目支撑甘南旅游。积极争取和全面落实各类旅游建设项目,全力推进冶力关、拉卜楞两大省级重点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抓好大峪沟、扎尕那、郎木寺、腊子口等景区景点的晋等升级工作,不断提高甘南旅游的品位和层次。特别是挺立在旅游主干道上的52处观景台、起伏在草原山峦上的万亩油菜花风景长廊、闪烁在高原星空下的城市夜景观,极大增强了甘南旅游的视角冲击力、色彩感染力、心灵震撼力,避免了“同质化”的审美疲惫,突出了“差异化”的地域风情。

  近两年,通过开展这“十大”举措,让全州文化旅游发展势头一路高歌猛进,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持续实现“井喷式”增长,2016年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甘南藏区越来越成为海内外广大游客趋之若鹜的“目的地”、返璞归真的“栖息地”、虔诚心灵的“归属地”。毫无疑问,甘南州已成为甘肃省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热点地区。同时,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甘南也已然成为全域旅游的“样本”。

  创建1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今年,全省旅游工作将以全域旅游为方向,以大景区建设为重点,以产业融合为手段,更加突出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发展质量,重点实施“十大行动”。

  推进全域旅游创建行动,打造品牌旅游目的地。我省将围绕全域统筹规划、全域整合资源、全要素综合配置、全社会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目标,通过对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扎实推进我省旅游业发展由景区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因地制宜,分区域、分步骤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列入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甘南等市州和敦煌等县市区,将围绕打造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尽快形成政府与市场、居民与游客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旅游先行区和创新区。

  据悉,到2018年底,甘南、张掖、嘉峪关3市州和敦煌市、榆中县等11个县市区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全省分批次推动40个左右旅游重点县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其中有一半以上县区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建成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

  实施大景区建设突围行动,构建新型旅游产品体系。大景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基础。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进一步集中攻坚、协力推进。要着力开发景区核心旅游产品,通过拓展核心游览区空间,谋划建设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互动性项目,加快开发观光、休闲、度假和探险、养生、科普等相结合的高品质复合型旅游产品,想办法让景区真正“活”起来、“火”起来。要继续加大整治工作力度,建立能进能出的景区等级动态管理机制。对达不到等级标准的,一律不予命名,对功能弱化、游客反映问题突出的不合格景区给予“摘牌”、降级、警告等处理,不能因为个别景区存在的问题影响全省旅游形象。今年要率先建成兰州黄河风情线、敦煌、崆峒山、嘉峪关、麦积山、张掖丹霞、黄河三峡等7个大景区,全力推进敦煌莫高窟、敦煌雅丹、张掖丹霞、黄河三峡等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年内力争创建2家5A级旅游景区。

  打造兰州黄河主题实景演艺

  实施旅游业态创新行动,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我省将以“旅游+”为手段,打造特色产品,构建品牌体系,切实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推进文化旅游发展,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挖掘甘肃特色文化资源内涵,创意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建成一批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文化旅游项目和文化餐饮街市。

  在进一步做好敦煌系列文化旅游演艺项目的基础上,今年要重点谋划打造黄河主题系列实景演艺项目。省会城市兰州要发挥中心作用,做好黄河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要借助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积极开发汽车越野、低空飞行、高山滑雪、徒步穿越等户外旅游产品,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体育旅游产品。要加快陇东南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建设,积极开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鼓励旅游企业和健康养老机构打造养生养老度假基地,开展养生养老旅游服务,开发休闲养老慢游产品。通过引导建设航天科技、生存训练、地质科考、农事体验等研学旅游基地,打造文化采风、研讨讲学、艺术研修、专题培训等研学旅行产品,鼓励旅游景区、旅游企业对青少年研学旅行给予价格优惠,促进研学科普旅游发展。全面推进自驾游公共服务、汽车租赁等保障体系和关联配套设施建设。同时,要因地制宜推进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林业、旅游+水利、旅游+生态等新业态,结合实际发展河西走廊葡萄酒庄、现代农庄等特色基地,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转化成多元融合的旅游产品,不断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力争年内创建10个旅游强县

  实施乡村旅游提质行动,主动担当扶贫攻坚的重要使命。突出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特点,在注重自然环境、乡土特色、历史风貌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开发建设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年内新建50个专业旅游村、2000户农家乐、直接带动3万群众就地就业。在全省继续选择100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工作,指导试点村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引导群众发展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的乡村旅游项目,带动当地村民及周边贫困群众就业增收、脱贫致富。结合我省特色小镇建设,制定下发旅游强县、特色旅游乡镇、旅游示范村建设标准,全面启动旅游强县、特色旅游乡镇、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力争年内创建10个旅游强县,10个特色旅游乡镇,30个旅游示范村。

  提升绚丽甘肃旅游品牌形象

  实施市场营销突破行动,提升绚丽甘肃旅游品牌形象。坚持国内国际并重,线上线下互动,做大客源市场,做亮品牌形象,做优线路产品,实现由粗放型营销向精准型营销转变,由单一形象宣传向产品营销转变,由传统媒体向网络和自媒体转变。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优选网络资源、移动终端和全息影像技术,着力构建新媒体宣传矩阵。综合运用国内外知名网络、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开展精准化、主题化、差异化、创意化的体验式网络营销活动。要突出节会营销,把文化、旅游、会展、招商等更好融合起来,以节促游、以节聚力。同时,加强省内区域协作,实质性推进河西五市、沿黄四市州和陇东南五市三大旅游联盟的协作,打造区域旅游联动板块。同时,要加强与交通通讯、石油化工、餐饮商贸、户外基地、金融机构等行业的合作,借助知名企业品牌影响力和门户网站传播渠道,共享宣传资源、合作开发产品、共同举办活动、共建营销平台。

  打造“舌尖上的甘肃”

  实施全产业链打造行动,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效益。我省在“吃”上做文章,继续推进“精品陇菜”、“陇原小吃”研发评选活动,推出一批特色陇菜;支持商业综合体、特色小镇、交通枢纽、景区周边开发建设特色餐饮集中区,重点旅游城市要引导发展景区式美食街区,为游客提供各具特色、种类丰富的精品陇菜、地方小吃,打造舌尖上的甘肃,让游客吃得可口、玩得舒心。要在“住”上提品质。按照促进全省旅游住宿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扩大床位总量,加快构建以星级饭店为龙头、社会饭店为主体、乡村民宿为补充的旅游住宿体系。注重提升住宿品质,加强住宿业标准化建设,形成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旅游住宿集群。要在“行”上见实效。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经营旅游客运,扩大旅游客运规模。鼓励旅游客运企业加快淘汰老旧车辆,购置高档旅游客车,提升客运服务品质,确保游客进得来、走得动、出得去。要在“购”上下功夫。加大旅游商品研发营销扶持力度,扶持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建立旅游商品转化机制,鼓励现有工农业产品向适宜旅游购物的方向转化。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开展旅游商品进景区、进酒店、进社区、进乡村等“十进活动”,有效扩大旅游购物消费。要在“娱”上求突破。充分发挥甘肃的文化资源优势,准确把握本地旅游资源特征,因地制宜,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品牌旅游演艺产品,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形成新的消费热点。重点旅游城市要建设主题游乐园,开发夜间娱乐项目,形成夜间旅游消费聚集区,满足游客休闲娱乐需求。

  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旅游新产品

  实施旅游投资引领行动,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在今年工作中,要更加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重视优化旅游投资结构,注重培育市场主体,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投资强度,推进旅游领域投资持续增长。要坚持体制突破和机制创新并举,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作用,尊重企业家和投资商的首创精神,激发市场投资活力。发挥好省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放大基金投资效应,鼓励市州政府相应设立旅游产业基金,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开发,支持旅游企业通过发行债券、上市、申报设立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方式融资。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境内外投资商参与我省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保护、开发项目,推动优质资源与优势资本的相结合,拓展投资领域,共享发展机遇。

  完善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完善旅游服务新体系。加大城市、景区、乡村及机场、车站之间的连接道路建设,实现交通畅通、无缝接驳,基本消除区域内旅游交通瓶颈。进一步完善旅游标识、停车场、观景台、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道路引导、咨询、观景、购物等服务。交通部门要完善补充高速公路服务区、交通驿站的旅游服务功能,使其兼具节点性游客中心功能,成为有“服务意识、旅游概念、文明窗口、甘肃形象”的综合功能区。要进一步加大厕所革命工作推进力度。今年确保再建设改造1198座,建设重点从城市、景区向乡村拓展。5A级景区必须设置第三卫生间,特别是像敦煌这样的国际旅游城市,旅游厕所不仅在数量上要满足游客如厕需要,更要在标准质量上与国际接轨,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让文明旅游成为广大游客自觉行动

  实施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着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兰州、酒泉、白银、金昌、陇南、临夏等已建立旅游综合监管机制的市州,要加强联合执法,强化综合治理,加大专项整治,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各大景区都要建立综合执法平台,相关部门要派驻执法人员,开展景区综合执法。要持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深入推进全国旅游标准示范城市和第二批省级旅游质量标准化示范单位创建工作,选树一批标准化示范城市和旅游经营单位。大力营造文明旅游环境,充分发挥旅游志愿者、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文明旅游监督员的作用,落实文明旅游教育引导制度,健全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共享、追责处罚的有效管理机制,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明旅游氛围,使文明旅游成为广大游客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严格落实旅游安全主体责任,依法加强旅游安全监管,深入排查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时段的旅游安全隐患,及时发布旅游安全警示,严厉打击无合法资质车辆、游乐设施、高风险旅游项目等非法从事旅游经营的行为,严防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广大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名词解释

  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相应地,全域旅游目的地就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是一个能够全面动员资源、立足全面创新产品、可以全面满足需求的旅游目的地。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留英中国女生遇害案宣判 其生前男友被判终身监禁
下一篇:山西:今年文化旅游业攻坚七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