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传播网,打造中国优秀的品牌传播服务平台。品牌传播,传播品牌价值,影响成就品牌价值。用深度视角,价值资讯,传递品牌营销新模式。
顶部logo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品牌传播网 > 热点要闻 > 正文

弘扬侗族医药文化 带动侗乡经济发展

2017-05-24 11:15   浏览量:24270   来源:

  ——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文珍堂侗医馆创始人杨开文

  “弘扬和传承侗族医药文化,让侗族医药造福侗乡、造福人类,是我的最大梦想。我一直秉承侗族医药的优良传统,一如既往地苦钻知识与技能,不断总结经验,以传承侗族医药文化为己任,为实现全民大健康的梦想努力奋斗。”—— 杨开文

\  

侗医苗药文化 让民族瑰宝放异彩

  在黎平,有位为人谦和、研承民族医学医药、开启侗医苗药新天地的人,他就是杨开文。杨开文的父亲是苗族、母亲是侗族。1969年8月,杨开文出生于黎平县尚重镇,创办了黎平县文珍堂侗医馆,并被推荐为中国民族医药协会侗族医药分会黎平支会秘书长。

  文珍堂侗医馆是一所集侗苗医药研究及应用为一体的民族养生机构,于2013年登记注册,现有员工20人。文珍堂侗医馆的服务项目主要有各种蛇虫咬伤、椎间盘突出症、民族特色理疗、药浴按摩、刮痧推拿等传统民族养生保健项目。

  侗族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侗族人民通过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医药理论体系。杨开文自小受家庭的熏陶,自幼跟随祖父学医习武,酷爱侗族医学,并得到多位侗族药师的悉心教导。他不断深入钻研和挖掘侗族医药,在治疗骨科疾病尤其是椎间盘突出上,经过多年的临床摸索和经验总结,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

  多年来,杨开文始终致力于研究侗苗医药和弘扬侗族医药文化。2013年2月,杨开文与妻子赢进珍创建了“文珍堂”侗族医药馆,由此搭建了一个专门研究和传承侗族医药的平台;2013年6月19日,杨开文当选为侗族医药学会的秘书长;2016年1月,杨开文被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医学会民族医学分会评为2015年度民族医药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4月,文珍堂侗医馆被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医学会民族医学分会评为2016年度民族医药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10月,他所编撰的《侗族医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探索与实践》《民族医药治疗骨伤的心得》入选全国侗族医药学术研讨大会论文集;2015年10月,他的论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侗药验方介绍》入选全国第六届侗族医药学术研讨大会论文集,并获得大会论文三等奖;2014年9月,他完成了《杏林春秋——文珍堂文集》的编撰工作并成书;2017年3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耿生茂、副主任陈英华等领导带领州人大代表到文珍堂视察;2017年4月18日,杨开文被邀请参加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侗医药发展研讨会。

  为感谢和回报社会各界及广大患者对文珍堂侗医馆的信赖与支持,文珍堂在每年5月5日—20日,开展为期半月的义诊和赠药活动,为特困家庭患者提供免费诊疗,免费为患者提供由文珍堂研发的“侗药筋骨液”1瓶,免费为患者进行“侗药活络汤”理疗。

  杨开文带领着“文珍堂”人,不断践行他的人生诺言:“弘扬和传承侗族医药文化,让侗族医药造福侗乡。”

  杨开文立志将侗族医药文化发扬光大,造福于当地百姓。“医生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因为关乎生命,关乎一个家庭的命运,甚至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因此,我有义务去做好一名医生,尽我最大的力量去帮助病人,是我最快乐的事情。”杨开文会心地说。

  带动乡亲种植草药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甘草通草冬虫夏草草益健康为良草,苗药侗药民族医药药到病除是好药,妙手回春。”贵州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当地的医疗条件也非常有限,一些偏远乡村百姓的思想十分落后,总是要等到无法挽回的局面才会寻医治病,因此必须把医药与医疗机构设施建设起来,才会真正的从根源上去解决一系列问题。”杨开文说。在中医药药源这一块,他带领当地贫困村民种植草药,并负责批量收购,实现就业收入持续稳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杨医生是个好人,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现在富足的生活。”当地一位村民激动地说。

  按照中医诊断的规律,三分定病情,七分靠药材,方能治愈各类患者的疑难杂症。给患者服用的中草药均来自深山中的原生态药材。这些珍贵药材都是文珍堂专业的药师团队深入茂密丛林寻觅而得。

  杨开文在长期研究苗侗药物治疗骨伤疾患过程中,经过反复实践,不断加强临床经验的总结,完成了民族医药文献《杏林春秋——文珍堂文集》的撰写,这是他从事30多年民族医药研究的见证。文珍堂民族医药研发的“侗药筋骨液”是外用药酒,药材来源于侗乡本土地道侗药,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消肿定痛等作用。

  “研究侗族医药的这一过程充满了艰苦的探索。从感性到理性的提炼归纳,才能将民族医药发扬光大、造福于人类。民族医药在对于骨伤疾患方面,不仅成本低廉,而且疗程短,患者痛苦少。”杨开文如是说。

  传统与现代结合 走传承创新之路

  经过多年来的辛勤耕耘,文珍堂从一个小小的家庭药房到初具规模的侗医馆。文珍堂的崛起之路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民族医药要想发扬光大,必须从家庭小作坊式的经营中走出来,要形成规模化,要将传统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走传承创新之路。

  杨开文对医疗基础设施和治疗方法上的进行了变革和创新。文珍堂没有固守传统的中药房“切脉开方抓药”的经营模式,而是根据现代人的健康需求,对传统经营模式进行了变革和创新。

  一是将文珍堂的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共投入200余万元,建成治疗室12个、药房2个、药浴房3个、消毒室1个和会诊厅2个;二是加大医疗设备的投入,共添置治疗床30张、大功率煮药锅2个、电煎药罐40个、药浴木缸4个、中药熏蒸机1台;三是在治疗方法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主要体现在治疗椎体病中,采取药物理疗治疗与中药饮片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集药物理疗、推拿按摩、内服汤剂为一体,在疗效上取得突破。

  杨开文说:“现代医学日益发达,中医药、民族医药等传统医药相对西医药,在诸多方面有劣势,中医药尤其是民族医药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医药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没有自主核心技术在医学界是很难立足营生的,所谓自己的核心技术,就是指人无我有的独门绝技,也就是自己的专有特色。”杨开文对民族医药改革之道有着自己的看法:“无论从事任何具有市场竞争性的行业,都应努力追求和创造自身的特色,如果只是一味的模仿别人和跟随别人,迟早要被淘汰。文珍堂的核心技术就是充分利用苗侗医药保守治愈椎间盘突出。这一核心技术成为了文珍堂立足于民族医药之林的资本。”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未来的路还长,我将一如既往地苦钻细研侗医药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医术,以传承侗族医药文化为己任,为实现我的梦想努力奋斗。”杨开文坚定地说。梁洪鸣

  相关链接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居民统称为侗族,民间多称“侗家”。侗族人口总数287万人。侗族的饮食、医药历史悠久。

  侗族饮食

  侗族的饮食文化自成一体,大致可用“杂”(膳食结构)、“酸”(口味嗜好)、“欢”(筵宴氛围)三个字来概括。

  一奇:杂异的食源。侗族地区大多日食四餐,两饭两茶。他们用手将米饭捏成团食用,称为“吃抟饭”;蔬菜大多制成酸莱;饮料主要是家酿的米酒和“苦酒”,以及茶叶、果汁。据粗略估计,侗族的常见食料不少于500种。

  二奇:无菜不酸。侗族嗜好酸味,自古便有“侗不离酸”的说法,在侗家菜中,带酸味的占半数以上,有“无菜不腌、无菜不酸”的说法。

  三奇:欢腾的宴席。“吹彻芦笙岁又终,鼓楼围坐话年丰,酸鱼糯饭常留客.染齿无劳借箸功。”正是侗寨欢宴宾客生动情景的写照。

  四奇:谢厨师。侗族人敬重厨师也是其饮食文化中一个奇特的内容,在许多宴席上客人与厨师都要对唱,互相致谢。

  侗族医学

  侗族由于没有本民族文字,其历史、文化、医药都靠口传心授,或以长歌形成代代相传,有关医药的文字记载甚少。

  天、地、气、水、人五位一体的思想,是侗医学术思想的核心。侗医认为,饮食是维持生命的能量泉源,但是如果饮食过多,不加以节制,或者吃的过少,都将影响身体健康,甚至造成疾病。侗医有“犯酒、犯肉、犯谷、犯气”之说:酒性热除寒,饮用适度可调人体血脉情志,如果用量过多可伤神伤志;肉类补血、补体,食用过多反而伤血伤水;谷类养万物,亦不可过饱,过饱伤身;气:是生命的根本,不可“犯气”。不犯气指两个方面:一是平时要保持“心平气和”,为人善良,遇事不可性急;二是不可忧郁寡言,伤心伤神。“气与神”是相互联结的,伤一不可。

  侗医根据“五位一体”思想,把疾病分为冷病与热病两大类。治法主要包括退热法、除寒法、排水法、补法、刮法、摄七处以及各种痧症疗法和手术疗法等。

  侗药

  侗药绝大部分是来自野生植物,有时也种植一些贵重或稀有的植物药材,外来药比较少。侗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由单方发展为复方,酒药、膏药、丹药、散药,药物与医疗共同得到了发展。

  侗药蕴藏量大,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尤其是对某些疾病具有特殊疗法的药物,应进一步地进行开发研究,搞好临床观察和剂型改革。侗药的加工炮制方法简单,用药疗效高,而且具有能降低药物毒性,发挥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一般对根茎、叶类药物洗净、晒干、切片备用;果实、种子类药物临用时打碎使用;花类药物不做加工。

  侗药常用的制剂有:丹药、膏药、酒药、粉剂(散剂)、打刀烟。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成都尚作龙淼当选成都市工商联副秘书长
下一篇:营养干预保健品市场大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