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传播网,打造中国优秀的品牌传播服务平台。品牌传播,传播品牌价值,影响成就品牌价值。用深度视角,价值资讯,传递品牌营销新模式。
顶部logo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品牌传播网 > 高端访谈 > 正文

将四川盆地整体打造成为“世界最大蒸馏酒优势产区”

2019-11-13 10:03   浏览量:15041   来源:

  2019年11月6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同时废止。新目录中,“白酒生产线”已从限制类轻工业中删除。这是白酒行业的重大利好,四川作为中国白酒的特色优势产区将迎来重大的发展契机。

\

  早在今年5月20日,四川省社科院调研组向四川省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从全面振兴和发展川酒的角度出发,四川应抓住契机,致力于将“中国白酒四川盆地产区”整体打造成为“世界最大蒸馏酒优势产区”,提出七点建议:

  一、强化“中国白酒四川盆地产区”概念

  四川省因其独特的水(质)、土(壤)、气(候)、(微)生(物)生态环境、悠久的历史传承、强大的技术工艺以及深厚的白酒文化,已然成为中国白酒的主要产区、浓香型白酒的核心产区以及最大的白酒品牌和原酒输出地。近年来,虽然涌现了以“六朵金花”为代表的有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潜质的国家级白酒品牌,但是全省白酒生产企业仍然呈现出良莠不齐的发展态势,特别是有一部分中小企业,受困于资金、渠道、资源等压力发展缓慢;其次,作为“浓香帝国”的川酒集体发声不足,其浓香内涵和经典意义并未被消费者深入了解和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川酒的整体影响力和辐射度,许多优秀的川酒品牌在省外市场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为此,要以六大名酒为支点,覆盖宜宾、泸州、德遂绵巴、成都等白酒主要产地,强化“中国白酒四川盆地产区”概念(茅台所在区域亦属四川盆地南缘)。通过规模集聚、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川酒的品质价值和品牌效应,凸显产区、产业、品牌、技术、人才和科教等多方面优势,做深川酒文化、做强川酒品牌、做大川酒市场,最终实现川酒整体良性发展和向世界传播中国白酒文化的目标。

  二、发挥六朵金花“钻石边”辐射带动作用,丰富川酒产品体系

  “四川盆地产区”因其无可复制的优势对于白酒企业品牌整体发展作用不容小觑,将四川打造为“世界蒸馏酒优势产区”更是意义重大(为突出“六朵金花”的强势带动,可将其形象表述为“世界蒸馏酒钻石产区”)。第一,在文化特征方面。四川白酒产区历史沉淀厚重,有着千年传承的文化,酿酒古迹、文物、老窖、遗址、酒道馆、故事传说等丰富多彩;第二,在品牌影响力方面。2018年“世界名酒价值论坛”发布的“世界十大烈酒产区名牌”中,宜宾产区和泸州产区占据了六大中国产区的两大席位,其中五粮液、泸州老窖和郎酒三大品牌均上榜,白酒产区和品牌数量位居各省之首;第三,在经济分量方面。截止2018年12月28日,在中国白酒行业总市值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中,四川产区有三家企业入围,是入围数量最多的省份,三家白酒川企市值占前十酒企总市值的21.4%;第四,在发挥集群效应方面。川酒板块呈现群雄崛起的发展态势,将“四川盆地产区”打造为以“六朵金花”为“钻石引领”的中国白酒优势产区,有利于发挥产区规模效应,带动白酒产业贯穿一、二、三产业发展,对于推动地方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非凡。

  三、充分利用好“浓香型白酒原产地”这一四川浓香酒产业集群的重要突破口

  对于“世界最大的蒸馏酒钻石产区”品牌的打造,一是打造覆盖范围最广的川酒品牌三级梯队,以“六朵金花”为第一梯队,以丰谷、叙府、仙谭、江口醇、文君等为第二梯队,以遍布全川的众多贴牌酒企业、原酒企业和小酒厂为第三梯队,将“六朵金花”的优势嫁接到二线品牌和原酒企业上,在三者之间形成互促互生的效应。二是通过地理标志商标等形式,把“浓香白酒发源地˙世界最大的蒸馏酒钻石产区”品牌概念固定下来,并对有资质的企业进行授权使用。三是以新一轮浓香酒标准体系建设为依托,把酒体标准固定下来,让浓香酒原产地产区有更为合理的标准执行。四是要强化宣传,通过各种媒介,逐步普及“浓香白酒发源地˙世界最大的蒸馏酒钻石产区”产品、品牌、文化、生活态度、品饮情怀等概念,让这一产区品牌逐步深入人心。

  四、明确各产区角色定位,全方位提升川酒竞争力

  (一)宜宾产区:通过五粮液“大国浓香”定位,强化宜宾“大国浓香产地”定位

  作为中国白酒的主力香型,浓香型白酒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最能代表中国人的口感嗜好和民族特色,“大国浓香”不仅是对川酒主体地位的明确与概括,更体现了川酒的品牌和文化,有助于在消费者心中形成鲜明的辨识度。其中,五粮液作为浓香型白酒的标杆和代表,在工艺、品质、文化等方面都居于业内领先地位,是“大国浓香”的典型代表。应在五粮液的引领下,加快推进宜宾产区“大国浓香产地”这一定位和形象深入人心,树立品牌自信与文化自信,提高浓香型白酒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泸州产区:通过泸州老窖“浓香鼻祖”、郎酒“酱香典范”,强化泸州“浓香鼻祖产地”定位,突出泸州“两大酱香之一”定位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浓香鼻祖”和“酱香典范”两大国家名酒的城市,泸州具有无可比拟的品牌发展优势,包容化的发展思路使得泸酒在浓香型白酒市场和酱香型白酒市场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以泸州老窖和郎酒为产区龙头,充分发挥泸州产区双名酒品牌战略优势,加强建设优质白酒核心产能区、品牌集聚区和白酒产业集群地,形成“1+1>2”的规模效益。

  (三)德遂绵巴产区:通过剑南春“唐时宫廷酒”和舍得酒“文化国酒”定位,将该产区打造成集生态、酿艺与文化‘三位一体’的发展典范

  剑南春作为唯一载入正史并传承至今的中国白酒、中国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品牌,一直充当着中华民族传统酿酒工艺拥护者和倡导者的角色,是白酒行业传统工艺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典范与标杆。以剑南春为龙头企业,打造中国最具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民族之酿”,带动区域内一大批同类型中小酒企,形成产业集聚;结合天益老号和诸葛双忠祠传统历史文化特色,依托剑南春等白酒企业的产业资源优势,打造集酿酒、文旅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发展链条。舍得通过打造舍得博物馆、大国芬芳诗乐舞剧、舍得智慧讲堂和舍得艺术中心演绎中国文化的精神高地,成为中国白酒产业文化生产力助力企业营销的绚丽名片。巴中的小角楼、江口醇等企业深挖地域文化,产品在区域市场热销,是川酒版图德遂绵巴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

  (四)成都产区:通过水井坊“活着的传承”定位,将该产区打造为酒旅融合、三产互动样板

  在“一带一路”、“蓉欧+”的战略大背景下,充分发挥成都国际旅游大都市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酒旅融合发展计划,将川酒品牌价值观与蜀都文化内涵相结合,充分释放“白酒+”的最大潜能,加快推动粮食种植业、白酒酿造业与旅游、文化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开发白酒旅游商品,打造“国家级优质白酒产业生态圈”、“中国商品原酒集聚中心”,借助不断增长的文旅商品市场,为川酒产品销售和酒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五、发挥行业协会引领作用,促进川酒持续健康发展

  建立“抱团发展创新跨越”的合作理念,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在各大产区、品牌之间搭建互联互通网络,增进四川白酒行业内、跨行业间、甚至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打造信息流、资金流、商业流、人才流、物流的重要载体,加强团队整合、渠道整合、资金整合、人脉整合、地域整合、异业整合等方面的创新合作,增强四川白酒行业聚合优势。

  一方面,要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评价或影响白酒企业发展的行政职能,逐步转移给协会,并拓展协会功能:一是加强川酒行业发展规划研究与政策、信息服务;二是加强白酒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营造“社会形成公信、行业树立威信、企业建立诚信”的文明诚信营商环境;三是引导白酒企业开展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川酒行业进步和会员单位能力提升;四是加强川酒行业宣传工作,提升行业影响力,增强四川白酒的品牌价值。另一方面,要实现酒业协会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产业发展功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模范引领作用、服务团结作用、协调润滑作用、合作交流作用,必须加强协会自身能力建设,逐步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专业化、职业化人才队伍和模块化的组织机构,发挥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会员单位专业人才集聚的优势建立智库型组织。

  六、打造四川白酒品牌伞,发挥产业集聚效益

  在白酒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川酒已完成从竞争到竞合的转变,抱团出击已经成为常态。利用四川区域内白酒产业集群的共有要素,如自然因素、集聚条件、政策引导等,打造具有公共属性的四川白酒品牌伞体系:即川酒品牌为集群内企业产品品质背书,使集群内大小企业均处于四川白酒品牌伞的保护和支持之下,增强外部消费者对川酒系列产品的信任度和支持度,以寻求更多的市场空间;同时,借由集群内众多个体企业的发展和表现反哺川酒品牌,提升川酒品牌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共同将四川白酒品牌伞做大做强。

  依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认知等因素,打造四川白酒区域品牌伞,对品牌化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和规划,不仅有助于推动人才、知识、组织、技术、文化、社会等决定产品开发能力、销售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资源要素集聚,更能促进集群内部各梯队白酒企业协调发展并形成更加合理的品牌体系架构,推动各类白酒企业密切联系为更为强大的整体。此外,亦有助于白酒消费者形成全新整体消费认知,提升川酒在全国消费者群体中的整体知名度,为集群内所有企业的品牌化、终端化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在整体上对产业集群内部白酒企业及相关行业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七、整合科教优势,夺取中国白酒话语权

  四川拥有全国最多的白酒专家、国家评委和酿酒专门技术人才,也是全国酒类生产、流通、文化研究机构最多的区域,然而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强大的专家团队未能在四川境内催生出全国一流的酒类科研机构或大学,目前川酒的科研资源和力量仍处于相对分散、各自为阵的状况,尚未发挥出真正的势能。川酒技术创新的压力基本都在企业身上,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鲜有建树,这些现状严重制约了川酒产业的发展。

  对此,应当加速整合川酒科研力量,充分发挥科教优势,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用融合,积极提升白酒科研地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建议以四川轻化工大学成都研究院为依托,全面整合四川全域酒类相关科教机构,如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发展研究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酿酒研究所、四川省酒类科研所、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酿酒研究院等相关机构,组建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蒸馏酒产业政策与产业技术研究院,致力于白酒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为白酒基础研究的探索者、技术创新的引领者、酒体设计的先行者。为白酒这一传统行业不断注入现代科学要素,推动行业高位发展,引领中国白酒走向世界。

  调研组成员:

  杨柳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李晶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丁灿  西华大学讲师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专访四特酒吴生文:四特酒的“特”在哪里?
下一篇:农业农村部:全力恢复生猪生产 努力促进猪肉替代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