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传播网,打造中国优秀的品牌传播服务平台。品牌传播,传播品牌价值,影响成就品牌价值。用深度视角,价值资讯,传递品牌营销新模式。
顶部logo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品牌传播网 > 热点要闻 > 正文

叶歌观酒:仁怀从野蛮生长到理性回归 绿水青山成为向上之源

2022-05-25 08:53   浏览量:10145   来源:品牌传播网

  近段时间,仁怀酱酒产区新闻不少。“国二号”出台被送上热搜,产区项目扩能持续,领导密集调研开会抓酱酒产业,关停淘汰“小散乱”持续推进,生态环保查漏补缺...前不久的仁怀酱酒产区“十大名酒”公布,酱酒核心产区新标识发布也很抢眼。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仁怀市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9.9%,白酒包装量完成19.78万千升,同比增长31.5%。显现着仁怀市作为“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的价值在持续显现提升。健康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仁怀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不断在发现问题中去改进,转变中进步成长。

  仁怀酱酒,经历了怎样的重生?

图片

赤水河被如此厚爱高曝光,没有其二!

  中国食品报中国酒周刊、酒庄号团队

  一方水土孵育酱酒之心

  这片土地北纬28度之上,绵延赤水穿流而过,在温度、湿度、风速、水质、日照、海拔、土壤、粮食的自然条件优势下,在技术传承、酿酒历史积淀下,仁怀酱酒在走向全国。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中国酱酒核心产区”孵育破壳,展翅腾飞。

  1951年,国营茅台酒厂合并三家私营酿酒作坊正式成立。次年,茅台酒在第一次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级名酒,跻身老四大名酒之一。相关资料显示,茅台酒厂在成立初期受物资等因素限制,年产量仅约为75吨,而此时仁怀并未萌生什么产区概念,仁怀正式形成产区概念,那是在2000年之后。

  2004年7月,经过中国食文化研究会认定工作组织委员会组织全国部分食(酒)文化专家、学者及权威人士历时8个月的实地考察、论证、评估,仁怀被正式认定为“中国酒都”。此时仁怀市共有酒厂506家,平均每3.5平方公里就有一家酒厂;酿酒业总产值占地方工业总产值的75.9%,占地方GDP60%以上;酒业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例达88.7%,酿酒业税收占国税收入74.3%,占地税收入89.4%;酿酒业的从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41%。同年,茅台以8.54亿元的净利润首次登顶行业。

  “十五”期间,仁怀市的白酒产量从2000年的5万吨增加到8.5万吨,而作为重点企业的茅台,不仅实现了年产茅台酒上万吨的目标,还启动了新的万吨建设。

  “十一五”这个“黄金时段”,仁怀产区迎来了飞速发展。仁怀对“十一五”定下了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125亿元的目标,而这一目标提前两年就已实现。“十一五”末,全市生产总值已经突破200亿元,比预定目标还要高出60%。在产量上,实现白酒产量13.6万千升(12.1万吨),其中,完成40亿元的技改投资的茅台取得了长足进步,茅台酒产量2.6万吨、茅台系列酒1.5万吨,其他地方酒业合计8万吨。在品牌力方面,除茅台外,其他酒类企业呈现出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趋势,品牌力有所增强,新增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52件、贵州名牌6件。在白酒产业园区建设上,茅台循环工业园一期工程建成,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建设启动,30万吨国酒原料仓储项目、中国白酒检测中心仁怀实验室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仁怀白酒产业集群”在此期间上榜“第三届中国百佳产业集群”。

  “十二五”期间,受政策影响,仁怀在这个阶段对产区的打造有所放缓,但并未停滞。一方面,国酒新城在这一时期全面建成,同时稳步推进着旧城改造,酒都文化广场全面启动,建设加快的茅台示范镇成功入围全国百强镇;另一方面,名酒工业园、配套产业园和茅台古镇文化产业园托起了“一区多园”的新型工业体系,并且新建成了国家酒检仁怀分中心、中国酱香酒交易中心、中国酒都名酒汇等重大发展平台。

  “十三五”期间,仁怀产区在酱酒热的驱动下迎来了腾飞。首先,仁怀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均突破“千亿”,成为全省首个“双千亿”市。酒业方面,茅台集团于2019年底宣布实现销售总量1003亿元,成为国内首家千亿级酒企,仁怀产区也随之成为第二个酒业销售额撞线“千亿”的白酒产区;其次,酱香酒产业正式进入集群发展阶段,劲牌、洋河等一批优质酒企落地仁怀,亿元以上规模的白酒企业达到了11家;基建方面也成效显著,不仅茅台机场建成并正式通航,还实现了公路通车总里程3961公里;同时,酒都广场建成投入使用,茅台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

  值得一提的是,仁怀产区更是从区域走向了全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开设了203家“仁怀酱香酒道馆”,招商引资重点产业项目到位资金累计705.16亿元(“十二五”的3倍以上)。

  “十四五”稳步迈进。2021年9月,仁怀产区获授“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称号。预计到2025年,茅台集团营业收入将达2000亿元;与此同时,在明确后的企业梯队规划中,除茅台外,在“十四五”期间,对国台、钓鱼台、劲牌等十三家酒企提出了不同等级的销售目标,目标总额超过400亿元。在酒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下,“十四五”的仁怀产区,将形成集原粮生产、包装、仓储、物流、旅游、会展及科研创新等各类产业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图片

  野蛮生长后的理性回归

  飞速发展下的仁怀产区拥有的影响力正如仁怀市副市长徐钬所言:“全国每两瓶酱酒,便有一瓶产自仁怀”。但也正如世界酿酒大师、著名白酒专家、茅台原董事长季克良呼吁:离开茅台镇,产不出茅台酒。

  但随着白酒产业蓬勃发展,扩能与增效给生态环境增加了一定压力,带来了一些问题。因此,仁怀产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生态第一,做“两山论”的践行者和推广者。

  针对“白酒产业无序发展、河道溪沟水质下降、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不够、产业发展不均衡、品牌建设不充分、产业大而不强、低小散弱现象”等问题,2021年8月,仁怀市委、市政府发出铿锵号令,以白酒产业治理为切入点,以污染治理为重点,以提升环境质量为关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用三年的时间,来一场白酒产业综合治理的“瘦身革命”和“健身运动”,推动地方酒企和白酒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仁怀市明确,要针对落后产能做减法:采取“关停并转”措施,整合关停一批“低小散弱”酒企,治理白酒企业“小散乱弱”现象,推动白酒有序、良性、高质量发展,同时解决生态污染难题。

  仁怀市计划从2021年起的三年内,将综合治理白酒“小散弱”企业600家以上,并通过一系列改造,全面提升仁怀白酒行业污染防治水平。计划到2025年,实现仁怀白酒生产企业总数明显下降,规模以上企业大幅增加,构建起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发展新格局。

  针对新建及扩建产能,仁怀方面明确,将按照《贵州省“十四五”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规划》《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产区建设保护规划》要求,严把项目准入关,对外来非实体资本投资项目一律暂停、产能未经批准的一律不准扩张。

  此外,仁怀市也注重在综合整治补短板上“做加法”。一是加快提升现有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规划建设满足环境需求的工业污水处理厂、生产废弃物处理和酒糟循环利用等工程;二是持续推进白酒企业“煤改气”“煤改电”,积极开展白酒企业冷却系统、排水系统、防窖底渗漏等技术改造工程;三是加紧推进溪沟治理,管线上岸、河道复绿、沟底清淤,确保断面水质达标,切实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事件发生。

  今年4月12日,在仁怀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的“仁怀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中,打赢酱香酒产业综合治理硬仗和打赢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硬仗依旧成为重点工作。

图片

  青山绿水释放“生态红利”

  在政府高度的重视下,仁怀产区酒业发展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生态环境也逐年向好。

  2021年至今,仁怀市已关停白酒企业(作坊)622家,已签订退出协议304家,填埋窖池261家2977口。完成“四改”企业799家,验收合格728家。已完成兼并整合51家,正在推进兼并重组试点区域3个。目前,上级反馈生态环境问题883个,已整改完成758个,序时整改125个,整改率86%。

  2021年以来,仁怀市已投资17.92亿元实施23个环保补短板项目。引进三家央企公司,投资21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进一步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争取省生态环境专项资金10800万元,建成污水管网137.7公里、工业污水收集池71口和酒企排污在线监控、溪沟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有效对白酒生产重点区域实行智能监控。

  目前,石坝河、椿树沟、黄桷沟、盐津湖、胜利沟等10余条支流溪沟水质明显提升,仁溪沟水质稳定达地表水Ⅲ类,再现水清岸绿的美丽景象。据仁怀市合马镇环保站副站长谢诚程介绍,近年来赤水河生物多样性恢复明显,众多野生鸟类,如鹭鸟、鱼鹰、鸬鹚等已成为赤水河沿岸的常客。

  与此同时,在“整合关停、改造升级、转型发展”等系列政策的综合作用下,仁怀白酒产业共享生态红利,正在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带动经济社会成功迈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1年,仁怀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64.49亿元,完成税收收入526.97亿元,产业集聚度明显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不断突显。有分析认为,仁怀市政府对当地酒企采取的改造提升、兼并重组等举措,是大势所趋,有利于培育壮大白酒骨干企业集群,规范白酒生产经营秩序。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从“野蛮生长”到“理想回归”,生态始终是产区之本,仁怀的生态环境决定了酱香白酒产业的发展未来。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的打造与建设,本质上就是做强做优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只有坚守绿色生态路线,产区才有广阔未来,产业才有核心价值。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古井贡酒:重点布局苏鲁豫浙冀等市场
下一篇:加强生态农场建设,从源头把控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