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传播网,打造中国优秀的品牌传播服务平台。品牌传播,传播品牌价值,影响成就品牌价值。用深度视角,价值资讯,传递品牌营销新模式。
顶部logo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品牌传播网 > 热点要闻 > 正文

中国资本纷纷热衷海外足球 “开疆扩土”并购10家俱乐部

2016-07-13 08:53   浏览量:12374   来源:亿立方资讯网

  2015年以来,中国资本开始在海外掀起一股收购足球俱乐部股份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经完成了对英格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等10家海外俱乐部的并购,其中8家实现控股,这8家当中有3家实现全资控股。数据显示,近几年来,中资企业集团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收购了一些欧洲足球俱乐部和体育公司的股权。

  中国资本介入海外足球市场属于两厢情愿

  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资本介入海外足球市场的最初形式,应该是欧洲联赛球场边不断闪烁变化的中文广告,曝光率虽然不低,但相比来自于美国、俄罗斯和中东的大财团,这种形式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即便有中国企业收购普通球队小股份额的行为,也只能视作一种短期投资,缺乏话语权。

  自从中国体育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之后,中国资本2015年在境内外体育市场的并购量大幅增加,其中金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就有33起,总投入近400亿元人民币,与上一年相比,并购笔数增长50%,金额增长2倍以上。

  中国资本由此成为欧洲足坛中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而随着近些年欧洲经济的衰退,足球俱乐部普遍经济状况不佳,即便是一些顶级豪门也不能幸免。苏宁在控股意甲国际米兰之后,就要先替这家意甲豪门还债;纽卡斯尔喷气机俱乐部去年陷入破产危机,一度被澳大利亚足协接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资本进军欧洲足坛就有了“抄底”的意味。

  海外足球俱乐部也十分青睐中国市场,毕竟中国是全世界发展空间最大的体育市场之一。据咨询公司普华永道的数据,中国2015年的体育门票、商品和广告总收入估计为34亿美元,仅为美国(636亿美元)的5.3%,上升空间巨大。

  与此同时,欧洲俱乐部也急于将自己的品牌向中国传播,曼联、曼城、多特蒙德等欧洲豪门球队都将在今年7月登陆中国,举行一系列表演赛,从而吸引更多中国球迷,带来经济收益。尼斯俱乐部主席皮埃尔则希望尽快提升法甲和俱乐部的认知度:“法甲及尼斯在中国还没那么知名,我希望通过这种合作和运营,法国足球和中国足球的交流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带来一些帮助。我期待尼斯队可以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熟知。”

  IP争夺战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去年以来,中国资本开始在海外足球市场上演IP争夺战。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经完成了对英格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等10家海外俱乐部的并购,其中8家实现控股,这8家当中有3家实现全资控股。数据显示,近几年来,中资企业集团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收购了一些欧洲足球俱乐部和体育公司的股权。

  近两年来,中国企业加快投资体育产业,与政策层面的鼓励有一定关系。2014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指出力争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引导有实力的体育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上市,积极支持海外并购。

  中资企业投资海外足球往往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将海外足球资源与成长中的中国体育市场嫁接,二是借助知名俱乐部实现全球化发展中企业品牌落地。

  针对中国资本走向国际足坛的趋势,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秘书长郭斌分析称,足球产业前期投入较大,经济价值释放的周期更长,但从品牌、社会价值上衡量,价值更加明显;尤其是投资国际米兰、AC米兰这样的拥有百年历史的足球俱乐部,一方面,在国际足球赛事IP争夺日趋激烈化的背景下,更能占得先机;另一方面,整合国际知名足球俱乐部经营管理经验,使之与国内足球、体育市场进行“互通有无”,并开发出更多的商业价值,这样的投资更是软实力的体现。

  中信建投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整体来看,目前主流资本朝着两个领域布局体育产业,一是专业竞技赛事,二是大众体育,这两个领域的布局逻辑有着显著的区别。在专业竞技赛事领域,越是观众多、收视率高的赛事,资本竞争越激烈;在大众体育领域,门槛越低、大众参与度越高的项目越是率先获得资本的青睐。

  为何热衷收购海外足球俱乐部?

  据广州日报报道,欧洲发达的职业足球是建立在持续的巨大资本投入基础上的。欧洲近年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包括一些豪门在内的众多欧洲足球俱乐部首当其冲,他们面临巨额财赤,急需在国际范围内寻找买家出售股份以化解生存和发展的危机。只不过,买家从十多年前的俄罗斯财团、近几年的阿拉伯财团、变成了近两年的中国资本而已。

  自2014年年底国务院发布46号文,在政策利好的驱动下,中国资本大举在体育产业领域进行了一场狂飙突进式的布局和扩张。出资收购海外足球俱乐部的中国企业来自国内不同产业领域,他们都拥有足够的经济体量来承托卖家的负债。

  此外,近年来恒大俱乐部的崛起,令不少中国巨头企业看上了足球对企业品牌的巨大助推作用。目前一些中国企业在国内壮大成熟后,急需开拓国际市场,足球就是一种最好的广告宣传模式。当然,在欧洲成熟的职业足球市场,投资足球俱乐部并不仅仅为了做品牌,而是可以通过良性的运营获取切实的盈利。现在中国资本纷纷“控股”欧洲足球俱乐部,虽然在经营上仍然要依靠当地独立的专业团队,但他们凭借管理上已经获得的话语权,有利于自己真正学到先进的经营经验,从而反哺国内的体育产业发展。当然,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中国资本必须有长期投资的耐性。

  当然,中国资本如今投资海外俱乐部,动辄就谈对中国足球会带来如何如何的积极帮助,最集中的两点就是“创造中国球员留洋平台”、“引进国外先进青训经验”。事实上,中国足球积弱已久,基础接近坍塌。在孙继海之后,中国职业球员基本没有能在欧洲主流联赛站稳脚跟的,即使通过“赞助商模式”出去的,大多也只能扮演“饮水机管理员”角色。至于青训更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程,如今更多的中超俱乐部热衷的是疯狂引进“超级外援”,根本无暇顾及“青训引进”。

  因此,对于中国资本大肆收购海外足球俱乐部的热潮,我们还是要冷静观察——更多应从“经济角度”考量,切勿从“足球角度”过度解读!

  中国买家的投资回报难以单纯用金钱衡量

  据人民日报报道,一掷千金的中国买家做出投资海外的决定,无一例外都对足球在中国取得成功抱有充分信心。相比美国等国家,中国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刚刚开始,越早布局,就越有可能在未来占据一席之地。

  平民球队莱斯特城上赛季的英超夺冠神话一定会让不少中国投资人热血沸腾,这家球队背后的主人,是一位有着华人血统的泰国富商。从一支升班马到英超冠军,莱斯特城只用了3年时间,在吸金能力极强的英超联赛中,投资回报的效率和量级都令人称羡。即便莱斯特城的轨迹难以复制,五大联赛较为合理的分配结构和可观回报都具有一定吸引力,而品牌效应、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软性资产,更无法用金钱衡量。

  分析人士认为,出手海外足球俱乐部能提升品牌影响力,并借助其商业化能力提升业绩。欧迅体育副总裁姚振彦表示,体育产业投资期长、回报慢,但衍生出来的品牌价值、广告价值等无法直接用投资回报来衡量。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中国资本控股俱乐部的比例较高,因为普遍观点认为,只有拥有绝对话语权,才能借助足球在海外丰富产业布局、扩大品牌影响力,从而使自己的巨额投资没有白费。“要做就做大股东”,这是很多中国资本的扩张心态。但事实上,对于欧洲足球而言,俱乐部老板基本是个赞助角色,而执行管理的是独立团队,这与中国企业的传统理念是不相符合的。在这一点上,中国资本海外并购球队时除了要做好金钱上的准备,还要调整观念,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能给中国足球带来何种改变需要时间检验

  资本输出后如何“反哺”中国足球?最直观的方式有两个:一是帮助中国球员留洋,二是提升国内青训水平。

  欧洲俱乐部一度非常迫切想签下一名中国球员,这将是他们在中国推广品牌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但是,目前中国足坛还不具备这样的人选和条件。投资法甲尼斯的郑南雁表示:“目前好的中国球员转会费很高,但是水平较欧洲、南美的优秀球员还有些许差距,因此目前暂不考虑引进中国球员去法国踢球。”

  在张呈栋等国内优秀球员经历了并不成功的旅欧生涯后,国内球迷对中国球员留洋的期许不再盲目迫切,中国资本的运作也不再急于求成。

  在中国资本对欧洲球队的收购中,几乎每一笔都涉及要为中国足球的青训提供帮助。除了在国内建造足校、将欧洲先进的青训理念与体系引入中国外,一些俱乐部也承诺将出台专门针对中国青少年的培训方案,全力支持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留学。

  一些投资者的目光更为长远。在收购曼城股权时,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徐志豪曾表示,该公司希望通过城市足球集团的足球产业平台化体系来对接国内足球资源。徐志豪说:“城市足球集团是一个体系性的平台,而不是单个俱乐部,我们投资的是母公司,它搭建了足球平台,从战术体系、球员培训选拔,到青训体系、营养和科学训练,有关足球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有完整的科学解答方案,每个环节都是共享的平台。”

  青训要想出成绩,绝非朝夕之功;中国资本能给中国足球带来何种改变,也需要时间检验。如果海外足球俱乐部在青训上的承诺和设想能在中国一一落地实现,至少表明在资本的运作下,中国足球能够从中受益。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papi酱转战网络直播迎首秀 2000万人同时在线观看获赞上亿
下一篇:互联网3.0时代 创业公司不搞全球化难成真正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