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传播网,打造中国优秀的品牌传播服务平台。品牌传播,传播品牌价值,影响成就品牌价值。用深度视角,价值资讯,传递品牌营销新模式。
顶部logo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品牌传播网 > 叶歌观酒 > 正文

边城古邑放异彩 富硒特色促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2017-02-17 13:35   浏览量:10298   来源:

  弘扬优势 富硒特色产业方兴未艾

  诏安县,地处福建南端、闽粤交界处,气候温暖,冬无寒、夏不暑,拥有国家一级标准的空气质量和优质的饮用水源,享有“闽南大温室”之誉,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国海峡硒都”“中国长寿之乡”“中国青梅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这座边城古邑,青山秀水、物产丰饶,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人文历史源远流长,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福寿之地。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生命的火种”等诸多美誉。经勘查表明,诏安县域富含硒元素,土壤硒含量大于0.40毫克/公斤的富硒土地面积达76.2万亩,占县域面积的39.27%,面积和含量为福建省之最,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经检测表明,诏安县富硒区青梅、茶叶等八大类30多种农产品达到国家富硒标准。

  随着国人健康养生意识的不断提升,丰富的硒资源揭开了诏安人长寿的秘密,也让诏安县找到了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2016年,诏安县被福建省政府确定为富硒产业发展重点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富硒土壤是大自然对诏安人的眷顾与恩赐。由于长期食用富硒农产品,诏安县百岁老人数量及比例居福建省前列。诏安长寿文化源远流长,据《诏安县志》记载,明清时期诏安县有百岁老人8名,全县有褒扬百岁老人的牌坊5座。其中明万历年为沈仲龙立的“百岁坊”,历经400多年,还矗立在南诏圣祖街北段。2016年据统计,诏安县百岁及以上老人有117人,每10万人中就有18位百岁老人。诏安县在长寿代表性、整体性、持续性等13项指标上,均达到或超过了“中国长寿之乡”评定标准。2014年,诏安县获得“中国长寿之乡”称号,成为福建省内第一个通过该评选的县。

  近年来,诏安县富硒产业已取得长足发展,形成了八大富硒食品。富硒青梅、富硒八仙茶在全国市场占有主导地位,并远销海外;富硒大米、富硒鸡蛋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富硒水果、富硒蔬菜产品开发走上正轨;富硒中药、富硒海产品初具市场竞争力,并培育了一批富硒食品龙头企业。

  同时,诏安县政府对富硒产业开展整体科学规划,积极引导组建富硒农户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成功向国家商标局申报“富硒诏安”集体商标。诏安县富硒协会发起编制的福建省地方标准《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要求》已获立项,与东山检验检疫局合作建立的富硒产品检测中心即将竣工投用。

  2016年,诏安县富硒产业销售额超20亿元,近40%农民从中受益。如今,诏安县正全力打造一个富硒、生态的养生福地,在不久的将来,可以乐见诏安县因硒而美丽、因硒而富足。

  打造品牌 青梅产业焕发活力

  梅,自古有之,我国植梅的历史大约始于商代。诏安县种植青梅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朝中叶,民间早就有用梅子做菜、自酿酒和医食的传统。诏安县拥有着古朴的人文风情,广阔的富硒土壤,良好的自然气候条件,造就了诏安别具一格的区域特质,积淀成与众不同的青梅文化,成就了“中国青梅之乡”的美名。

  青梅是典型的强生理碱性食品,属药食两用食物。文字记载最初见于殷商时《尚书·说命》《周礼·天官》,《本草纲目》中写道:“梅,血分之果,健胃、敛肺、温脾、止血涌痰、消肿解毒、生津止渴、治久嗽泻痢...”,有“健康之王”“凉果之王”之称。唐朝,青梅传到日本,有“健康始于每日一颗梅”一说。

  诏安青梅因其富含硒的特性,极具深层次开发的广阔空间。诏安青梅与其他产地青梅相比,其主要特点是果大、皮薄、肉厚、核小、汁多、高产、稳产、酸度高、光泽度高、质地脆嫩、营养价值丰富。经过诏安历代梅农的精心栽培选育,诏安青梅形成“白粉梅”和“青竹梅”两大特色品种,统称为“诏安红星青梅”,其成品梅被定为A级,是我国品质最优、产量最稳的品种之一,不亚于日本青梅良种南高梅。此外,紫苏梅、蜂蜜梅和原味梅等青梅制品,硒含量也达到或超过富硒标准,紫苏梅尤为突出。值得一提的是,诏安富硒区和青梅主要产区皆位于革命老区乌山山脉,是当地政府精准扶贫的重点地区,富硒青梅因此成为诏安的“吉祥果”。

  梅花香自苦寒来。诏安青梅产业发展历经了30年的时间,几经浮沉,梅农们悲喜交加。2002年以后,“绿色壁垒”“果贱伤农”等事件,使得当地青梅产业陷入低谷。诏安人迎难而上,县政府鼓励青梅工厂化加工,努力提升青梅半成品、成品加工水平。同时,通过吸引更多资金投资兴办加工企业,加快现有青梅企业的改造升级,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的发展,形成集聚效应。

  近年来,诏安县充分发挥“中国青梅之乡”和“中国海峡硒都”的品牌优势,突出“富硒健康”特色,强化青梅生产战略联盟、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成立诏安青梅协会、富硒协会、红星乡青梅技术研究会、太平镇青梅营销协会等社团组织,提升质量安全监管服务。2014年,“诏安红星青梅”通过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经过10多年的坚守与传承,诏安县发展为全国最大的青梅生产和出口基地。种植青梅面积12.8万亩,有12个千亩以上示范种植基地,年产量10万吨,均占全国三成以上;拥有130多家青梅加工企业,其中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9家、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2家,年加工能力15万吨以上;拥有青梅蜜饯、青梅腌渍、青梅凉果、青梅酒、青梅饮料等五大类产品,200多个终端品种面市。2016年,诏安梅制品出口货值达7597万美元。

  促进交流 地方文化产业初显锋芒

  “家中无字画,必是俗人家。”诏安县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文化底蕴浓郁深厚,习书作画蔚然成风。在千县如林的中华大地上,它如一颗灿烂的星辰,带着千年历史的文化艺术气息,滋养着在这方热土上繁衍生息的世代子孙。

  唐开元年间,被誉为“书画之凤阁”的钟绍京被贬放到诏安县,开启了诏安书画风气的先河。明清时期鼎盛经久,至道咸丰年间,谢琯樵、沈瑶池等诏安画家群起,形成了冷逸淡雅的“诏安画派”画风。改革开放以来,诏安书画创作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沈福文、沈柔坚、林林、沈耀初等名家辈出,“书画之乡”名扬中外。

  在诏安县,青梅文化与青梅产业彼此交融、相互推动,相生相伴、相得益彰,处处烙有青梅的印记,植梅、赏梅、品梅、写梅已溶入寻常百姓家。以硒为贵,诏安青梅文化与长寿文化一脉相承;以梅会友,青梅文化与书画艺术交相辉映。富硒、福寿、梅香、墨韵,这就是诏安独特的风土人情。

  诏安空气中充满着翰墨书韵,在县政府的积极鼓励扶持下,书画界人才辈出,佳作层出不穷。据统计,诏安人中,国家级美协、书协39人,省级美协、书协会员219人,画廊50多家,书画产业从业人员3000多人。

  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诏安县规划建设海峡两岸(诏安)文化创意书画产业园,为两岸书画家创作、交流、交易提供良好的平台,扩大诏安书画品牌影响力,推动两岸文化交流。诏安县书画城拥有78家交易书画店,启动3年多来,已吸引了众多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家和爱好者前来购买、交流和创作。(吴雄明  王朝强)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让世界共享“梅”好生活
下一篇:2017农业生产开局良好 春管春耕由南向北陆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