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传播网,打造中国优秀的品牌传播服务平台。品牌传播,传播品牌价值,影响成就品牌价值。用深度视角,价值资讯,传递品牌营销新模式。
顶部logo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品牌传播网 > 叶歌观酒 > 正文

加强法治管理 加快转型升级 打好肉类加工智能制造基础

2017-03-09 14:28   浏览量:10453   来源: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冯平:

  关键词 智能制造  产业集中度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冯平带来了细细“打磨”好的“加强法治管理,加快转型升级,为肉类加工智能制造打好稳固基础”的提案。在这份提案中冯平指出,我国肉类产业总体水平不高的“症结”所在,“无法可依、发展粗放、有标难依”是制约屠宰产业走向集约化的主要原因。他呼吁,应创造条件,为智能制造设备的应用打好基础。

  制造技术 信息技术 智能技术

  智能制造装备引领肉类机械全面升级

  作为在肉类行业“深耕”几十年的专家,冯平意识到,当前,国际上高科技的应用正在引领肉类机械全面升级换代。在包装工序,智能机器人能检出残次品、自动补缺、称重,替代简单、重复的人工劳动;自动劈半斧代替人工在屠宰线上岗……食品加工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工生产。集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制造装备保证了食品安全质量,降低了人工成本,体现了工业化水平。

  “我国肉类产业总体水平不高,应创造条件,为智能制造设备的应用打好基础。”冯平呼吁。

  冯平告诉记者,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加速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中国肉类协会提出肉类加工业发展智能制造的项目建议,这对我国肉类加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冯平同时提醒,由于我国畜禽屠宰有关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屠宰产业集中度不高,大量手工或半机械化的小微企业挤占了大中型企业的原料来源,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的先进产能利用率不到30%,很难形成实施肉类加工智能制造的产业基础,从而极大地阻碍了我国肉类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这种状况应尽快改变。

  无法可依 发展粗放 有标难依

  三大因素制约屠宰产业走向集约化

  冯平认为,“无法可依、发展粗放、有标难依”是制约屠宰产业走向集约化的主要原因。

  一是无法可依。规模以上企业发展艰难、数量减少。2013年以来,由于政府职能转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修订,行业监管无法可依,生猪私宰现象有所抬头,规模以上屠宰加工企业产能利用率下降,利润减少。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屠宰及肉类加工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4.5%。其中,牲畜屠宰同比下降7.68%。2015年虽然行业总盈利情况略有好转,但规模以上企业屠宰量继续下降,亏损企业及亏损额有所上升。到2016年5月,全国规模以上肉类加工企业数量由年初的4150家减少到4046家,部分地区私宰猪肉已占到当地市场供应总量的40%以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生猪出栏数为68502万头,农业部发布的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屠宰生猪数为20870.72万头,仅占生猪出栏数的30.4%。也就是说,大部分生猪是由规模以下企业或私人屠宰的。

  二是发展粗放。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下、污染严重。冯平介绍说,由于屠宰产业集中度在继续下降,粗放型发展方式仍未得到改变,皮毛骨血等各类副产物综合利用效率低下,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调查显示,当前副产物综合利用率禽类为59.4%,而畜类仅为29.9%。产业链条缺乏有效延伸,产品附加值较低。随着环境承载压力的加大以及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三是有标难依。肉类食品安全隐患不少、质量堪忧。冯平告诉记者,我国80%左右的肉类企业为小微企业,技术装备和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标准的水平都比较低,更缺乏必要的产品检测能力,存在诸多影响肉类质量安全的隐患。肉类食品产业链长、风险因素多、安全监管本来就很难。近年来,产业集中度继续下降,对小微屠宰加工企业的监管难度上升,“瘦肉精”、“禽流感”、假牛羊肉、走私肉等各类肉食品安全事件,对肉类工业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困扰和重大损失。

  淘汰落后 政策扶持 科技创新

  为肉类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创造条件

  针对我国肉类产业现状,冯平建议:

  一是尽快颁布实施《畜禽屠宰管理条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全面完成屠宰管理职能转变的基础上,尽快颁布实施《畜禽屠宰管理条例》。依法加强管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改变小微屠宰企业过多、现代化屠宰企业产能利用率过低的现状。

  行业内大中小型企业并存、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格局将长期存在。在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同时,要以确保肉类食品安全为核心,依法对中小企业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同时,应明确规则和标准,制定淘汰落后产能的计划,以加快产业升级,为肉类加工智能制造打好稳固基础。

  二是加强监管,严厉打击病害肉、劣质肉、走私肉上市。当前,规模以上企业畜禽屠宰量及病害肉无害化处理量下降,意味着市场上病害肉、劣质肉、走私肉的增加。只有加大打击力度,才能保证安全、健康、优质肉类的供应,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对肉类日益增长的需求,要提升肉类贸易开放度,扩大贸易,实现全球资源再平衡;还要切实加强进口贸易管理,严厉打击走私,防止低价未经检疫检验肉品对我国畜禽养殖和肉类加工业的冲击。

  打击病害肉、劣质肉、走私肉上市,是淘汰落后产能、为肉类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创造条件的重要措施。应加强科普宣传,配合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向消费者普及肉类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对不合格肉品的认知能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肉类食品安全治理。

  三是加大对肉类加工业提档升级的政策扶持。支持规模以上企业降本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向中高端升级。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财政政策及资金渠道,对肉类加工产业和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企业智能制造等重点项目给予支持,明确政策资金用于肉类加工业提档升级的比例。银行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贷款条件的肉类加工项目和企业技术改造提供信贷支持,对实力强、资信好、效益佳的企业优先安排贷款,增加授信额度;支持符合条件的肉类加工企业通过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募集生产经营资金;扩大肉类加工所得税优惠范围。

  四是加强肉类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导向,加强肉类加工产业战略研究与系统布局,形成政府引导和大型肉类企业参与的科技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肉类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的建设工作,瞄准肉类科技发展动向和产业导向,加强领军人才培养和国际一流创新团队建设,加强中青年高级专家、学科带头人及优秀创新团队建设。

  五是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行业组织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行业组织积极参与国家、地方有关政策法规、食品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加强对肉类加工业发展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组织企业及时反映行业情况、问题和诉求。强化对肉类加工业相关信息的统计和发布,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和发布渠道。本网两会特派记者  王薇  文/摄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中国未来发展惟有创新 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迈进
下一篇:更科学地制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