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传播网,打造中国优秀的品牌传播服务平台。品牌传播,传播品牌价值,影响成就品牌价值。用深度视角,价值资讯,传递品牌营销新模式。
顶部logo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品牌传播网 > 叶歌观酒 > 正文

“淮安模式”助力食品安全治理改革

2017-03-10 14:43   浏览量:14947   来源:

  食品安全不仅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还是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将食品安全监管搬上互联网,创建了食品安全透明共治新体系,初步实现了对区域内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企业的全过程可监控、全方位可覆盖、全链条可追溯、全信息可共享、全系统可透明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格局,探索出了一条政府有效监管、企业诚信自律和社会主体积极参与的食品安全透明共治共享新路径。

  立足食安监管现状 运用互联网+创新食安监管模式

  2017年,食品安全工作仍然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再次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焦点和工作重点。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我国目前获证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有1100多万家,而在编的食药监管人员只有12万人。在与广大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三个环节中,呈现体量最大、环节最多、业态最杂、职能交叉最突出的特点,也是食品安全风险易发、高发、多发的领域。目前在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中,由于基层监管人力不足,普遍存在着诸多难题。食品安全监管与治理仍旧需要探索更好的方法。

  破解这些难题须依法依规,走社会共治之路;依托互联网技术,走科技创新之路;创新监管体制机制,走体制创新之路。真正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所规定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所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政府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实施监督管理;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对违反本法规定,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进行社会监督。从而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主体责任明晰化、治理机制协同化、治理手段信息化、治理过程透明化的食品安全治理新模式和新格局。 

  淮安市结合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和江苏“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与中国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工程办公室等单位共同研发了“淮安市食品安全透明共治信息化系统”,运用互联网技术,布局“三类终端”,打造“四大模块”,创建“六个数据子库”,以科技创新支撑起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三类终端”,即生产经营者应用终端、监管部门监管终端和消费者使用终端。“四大模块”,即透明安全餐饮模块、透明放心菜市场模块、透明合格食品生产模块和透明食品流通模块。“六个数据子库”,即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信息、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地理信息、食品信息、食品流向、食品检验票证资料和电子签名数据资料。实现了全链条数据可贯通、全业态可覆盖、全流程可透明、全过程可监督、全社会可参与、全方位可评价的“六全六可”。

  去年12月6日,在中国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工程办公室召开的“食品安全透明共治淮安模式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淮安市食品安全透明共治系统,为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提供了平台、技术支撑和配套机制。这一系统还可以自动采集监管部门监管抽检、市场主体自我管理、消费者评议评价等数据因子,构建食品安全指数模型,既方便县乡随时“自检”,又方便省市随时“评估”,从而准确掌握区域食品安全状况,实现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可量化、可评价、可考核。

  创建四大应用平台 将食品安全全程网上直播

  淮安市按照《电子签名法》里“功能等同”的原则,基于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服务(EID)对相关主体进行权威电子身份认证,运用4G无线传输、云存储、云监控、云签名等互联网新技术,创建四大应用平台,依法将关系食品安全的生产经营全流程、监管执法全过程和公众评价全方位搬上互联网。透明安全餐饮平台,通过人员资质、原料采购、厨房加工、食品留样、检测结果、执法监督、公众评价、安全等级“八个透明”,将影响餐饮安全的重点环节全程上网,餐馆、学校食堂的后厨全方位“现场直播”;透明放心菜市场平台,通过市场开办者快检、监管部门抽检、第三方复检“三方联动”和市场业态、产品种类、入市批次“三个全覆盖”,做到蔬菜产地、经营者、检测结果全流程上网,为进入市场的每一批蔬菜的来源都加上“电子身份证”,为食品流通环节中经营者行为和监管者监管行为记录生成“电子签名”;透明合格食品生产平台,在食品生产企业的关键操作环节安装高清摄像头,消费者通过APP可直接查看车间内的操作场景,还可以看到原材料及产品的检测报告;透明食品流通平台,全程电子化记录食品流转信息,做到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责任到人。目前,透明放心菜市场平台已经覆盖全市64个室内农贸市场、5545家经营户、81家大型商超和2家网货中心,日均检测蔬菜近3000批次、约5000吨,蔬菜平均合格率由建设初期的92.1%提升至99.6%,农残检测抑制率由46.2%下降到21.3%。透明安全餐饮平台已有3394家餐饮服务单位上线运行,涵盖了学校食堂、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养老机构食堂、餐馆、微型餐饮业、集中用餐配送单位等餐饮服务业态类别,其中全市学校食堂100%上线运行。目前,透明合格食品生产平台已经覆盖全市32家大型食品生产企业,透明食品流通平台已经覆盖市区主要商场和超市。

  淮安市实验小学新城校区陈校长告诉记者,学校应用食品安全透明共治系统以来,实现主体责任、原料采购、厨房加工、食品留样、检测结果、执法监督、公众评价、网上溯源、安全等级的公开透明。学生家长和教职员工可以通过手机下载APP,实时查看厨房加工过程及食材采购来源,让更多的人直接参与学校食品安全监督,从而保障全校师生饮食安全。

  在淮安市最大的一级农贸批发市场——明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走访时,记者了解到,无产地证明或检验合格证明的卖货车辆在进场前均须先进行抽验,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场销售。场内批发经营户向下游经销商随货出具“E票通”单据,下游经营者无需重复录入数据。而在零售菜市场调查中,记者发现,丰登路农贸市场则是索取“E票通”和快检模式并行。快检主要是针对地产农产品和未索取上游检验证明的食用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等快速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菜市场销售。在这里,前来买农产品的顾客只须扫一扫商户摊位上的二维码,就可以了解到所购农产品的农残检测合格情况。淮安模式下的一级批发市场、零售市场、餐饮及生产环节,不仅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而且通过对农产品安全检测数据的有效衔接,减少了检测检验成本,加速了农产品的流通速度,更让经营者诚心、监管者放心、老百姓安心。

  权威人士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一个信任问题。淮安模式利用互联网,把监管工程放在网上,实现全过程透明,让广大消费者眼见为实,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之中,增加了对于食品安全的信任度,这是一个亮点也是一个突破。

  构建五大支撑系统 让社会各界参与共同治理

  食品产业链长,监管任务艰巨。淮安市注重问题导向和管理创新,构建起了全业态覆盖、全流程透明、全社会参与的食品安全透明共治体系,同时不断完善该体系的支撑系统。信息化支撑系统,开发生产经营者应用终端、监管部门监管终端和消费者使用终端,让社会各界有途径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信息、地理信息、食品信息、食品流向、检验票证资料及电子签名数据资料等“六个数据子库”,用大数据支撑食品安全治理;制度机制支撑系统,强化企业质量安全控制,督促企业主动公示管控过程和结果,确保企业主体责任履行到位,参与人责任可追溯。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建立落实“吹哨人”、“红黑”名单、有奖举报等制度,激励社会公众踊跃参与共治。实行信用信息共享,全程记录、全程透明展示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变化情况,并对接全市征信系统,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协同治理;检验检测支撑系统,立足于覆盖所有法定检测项目的要求,分层分级推进市、县和基层检测能力建设,确保快检项目不出乡、一般项目不出县、法检项目不出市。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群众“点题”、部门“答题”活动,让老百姓的事情老百姓说了算;透明执法支撑系统,建立“双清单”责任落实机制、 “双随机”执法机制、“双核查”工作机制,保证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和监管人员履行职责“双安全”,电子化生产经营记录和监管记录“双信任”;应急响应支撑系统,率先在全国建立了首家“舌尖110”,具有集中受理登记交办、统一指挥调度、分级分流处置、快速应急响应、网上督查督办、数据应用分析等“六大功能”。目前,“舌尖110”正在逐步形成城区30分钟、乡镇40分钟的食品安全应急响应圈。

  食品安全透明共治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具有“政府搭台、企业主演、全民参与、透明共治”的显著特征。政府搭台:确保食品安全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如果说食品安全是一场必须演好的民生“大戏”,政府的责任就是搭建“舞台”,推动行政监管部门依法监管、履职尽责;生产经营企业依法经营、承担主体责任;消费者主动参与,提升安全消费意识。食品安全透明共治体系,是为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而搭建的“共治舞台”。企业主演: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人,对食品安全负主体责任。食品安全透明共治体系,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政府搭建的大舞台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法规规定,承担起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人的角色,自觉接受群众的评判。全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需要“自上而下”的政府监管,更需要“自下而上”的民众参与、舆论监督、行业自律和社会支持。食品安全透明共治体系,就是让老百姓、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等最大限度地参与进来,“用脚选择”、“用人民币投票”,使老百姓由食品安全事故的被动承受者变成食品安全治理的积极参与者,让企业时刻感受到生存发展危机,倒逼企业提供更好、更安全的食品。透明共治:阳光是大道理,透明是大智慧。食品安全透明共治体系,就是让监管者、企业和社会各界走上舞台,站在“聚光灯”下,找准各自位置、扮好各自角色、尽好各自职责、履好各自义务,做到食品安全人人有责、安全食品人人共享。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曾经担任中国商业联合会党组书记、会长的张志刚表示,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重大课题。食品安全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从全产业链条综合治理,打一场持久战。他认为,食品安全工作,需要脚踏实地、扎实推进,像淮安这种把食品安全前置化的做法值得推广。

  破解六个方面难题 促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共赢

  通过创建透明共治体系,食品安全治理由传统型向信息化转变、由“马后炮”向“马前卒”转变、由“单兵作战”向 “集团出击”转变、由模糊评估向精准评价转变,推动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破解了主体责任压实难。透明共治体系依托互联网技术,将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搬上网,让企业和参与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人员始终处于社会监督之下,倒逼其全面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二是破解了监管触角延伸难。透明共治体系,统筹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公众、媒体等多方面力量,将监管触角延伸至多个方面,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三是破解了社会共治参与难。透明共治体系不仅提供共治平台,还提供评价平台,让老百姓既有地方说话,又能够说了算。一方面,老百姓的评价直接关联企业食品安全等级;另一方面,老百姓的“用人民币投票”,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四是破解了信用评价分级难。透明共治体系畅通公众评价渠道,自动采集评价数据,权威认证身份信息,实时量化信用等级,全程保存信用记录,做到用数据评价,使企业信用分级更加真实、更为精确。五是破解了安全状况评估难。透明共治体系,可以自动采集监管部门监管抽检、市场主体自我管理、消费者评议评价等数据因子,构建食品安全指数模型,实时发布食品安全指数,实现了区域食品安全状况可量化、可考核、可评价。六是破解了食品安全公信力提高难。透明共治体系增加信息供给并提供参与平台,方便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推动部门依法行政,促进法治政府建设。(下转12版)  

  (上接11版)

  “淮安模式”不仅促进了食品安全法落地生根,在落实食药监总局“四有两责”要求方面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食品安全透明共治体系,通过以规范操作为核心的“透明安全餐饮”、以检测准入为核心的“透明放心菜市场”、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透明合格食品生产”、以产品溯源为核心的“透明食品流通”,将新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原则要求技术性地落地生根。食品安全透明共治体系,通过信息全面上网、全程贯通,把食品从生产、市场、流通到餐桌的产业链打造为全流程的安全链,推动了食品安全治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江苏省对各地市食品安全目标考核,淮安市位居全省第一,全市食品及相关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28%。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调研组在淮安调研后认为,淮安市运用“互联网+”的思维,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初步构建了具有社会共治特征的食品安全透明共治体系,对改善政府监管方式、完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提升食品安全风险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其经验做法可供全国同行借鉴。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周晋峰在考察后表示,淮安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研发的食品安全透明共治信息化系统,对于破解食品安全监管难题,强化食安监管具有重要意义,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目前,“创新打造透明食药监管模式“已被列入淮安市“十三五”规划明确的五年工作任务之一。淮安市计划用两年时间,实现这一系统在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全覆盖,并计划向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延伸,全方位打造透明食药监管模式,全面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结语

  食品安全透明共治体系,就是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让监管者、企业和社会各界走上舞台,站在“聚光灯”下,找准各自位置、扮好各自角色、尽好各自职责、履行各自义务,做到食品安全人人有责、安全食品人人共享。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十三五”国家食品药品安全规划。规划确定:一是强化全过程监管。落实地方尤其是县级政府保障食品安全责任,加大对校园、小摊贩等重点区域和对象的日常监管,深入开展农药兽药残留等源头治理,重拳整治违法添加等行为,严防发生系统性风险。二是强化抽查检验和风险预警。加强检查员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对所有类别和品种的食品、血液制品和疫苗、基本药物实行全覆盖抽检,提高风险监测评估和应急处置能力,构建权威信息发布机制。三是强化技术支撑。加快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实施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标准提高行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实施在线智慧监管,严格落实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测、监管等各环节安全责任。淮安市正以积极的创新实践,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在线智慧,强化全过程监管、抽查检验、风险预警和技术支撑等,走出了食品安全透明共治的“淮安模式”。 本网记者综合报道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中国食品安全指数,在路上
下一篇:借助eID 有力推进食安监管与社会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