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传播网,打造中国优秀的品牌传播服务平台。品牌传播,传播品牌价值,影响成就品牌价值。用深度视角,价值资讯,传递品牌营销新模式。
顶部logo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品牌传播网 > 叶歌观酒 > 正文

浅析红曲养生文化

2017-06-14 13:12   浏览量:24793   来源:

  红曲最早发现于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生产、应用历史,是中国及周边国家特有的大米发酵传统产品。红曲,古代称之为丹曲,既是中药又是食品,是用红曲霉属真菌接种于大米上经发酵制备而成。

\

  汉末王粲诗赋《七释》被认为是中国最早记载红曲的文学作品。这说明当时已有红曲并用于做红饭或腐乳。

  在唐代,中国掌握了将红曲菌接种在粳米上制造红曲的技术,开创了用微生物发酵法制造食用色素的先河。

  北宋陶谷所作的《清异录》中载有“红曲煮肉”之说。宋代美食家、文学家苏东坡曾做诗“剩与故人寻土物,腊糟红曲寄驼蹄”,表明了当时南方特别是闽南地区已经将红曲作为特产,而另一首诗中“去年举君苜蓿盘,夜倾闽酒赤如丹”则记载的是闽南地区以红曲酿制的红曲酒。

  到了元代,红曲和红曲酒已经成为流行商品,并且能够在食物文献中找到记载。在《农桑衣食撮要》《居家必用》《日用本草》《本草衍义补遗》中皆提到了红曲的制作和红曲“活血消食、健脾暖胃、治赤白痢、下水谷”的药用价值,证明了红曲在保健、医学等方面的作用。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评价说:“此乃人窥造化之巧者也”,“奇药也”,在《本草纲目》中,红曲或红酵母被列为药剂。在许多古代中药典集中有记载该品具有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等作用。明代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中明确记载了红曲在中医学和食品防腐、着色方面的应用。近代中医药理论把红曲的药用功能主要概括为“除湿痰,活血化淤,健脾消食”,“治赤白痢,下水谷”等方面。

  明、清两代的本草学者著作汗牛充栋,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汪昂的《本草备要》、吴仪洛的《本草从新》、缪希雍的《本草经疏》、张璐的《本经逢源》等,其中都有关于红曲的记载。红曲味甘性温,李时珍称其与神曲相同。汪昂论红曲,也认为“人营而破血,燥胃消食,活血和胃”。

  红曲作为一种食疗兼备的中药,一直备受我国百姓的珍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北京、湖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中药材标准及炮制规范中,仍记载有红曲,内容几乎与古籍文献中一致。

  近代中医药理论把红曲的功能概括为“活血化淤、健脾消食”。活血化淤的根本是红曲能有效地改善人体血液循环;健脾消食是指红曲在人体消化系统发挥作用,达到促进代谢之功效。

  红曲是中华民族的先辈们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红曲产品之所以能风靡全球,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文明的结晶。(综合《第一食品网》部分内容报道)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康富源第八届理事高峰论坛暨新疆圆梦之旅7月启程
下一篇:夏季老年人养生可吃“五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