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传播网,打造中国优秀的品牌传播服务平台。品牌传播,传播品牌价值,影响成就品牌价值。用深度视角,价值资讯,传递品牌营销新模式。
顶部logo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品牌传播网 > 品牌建设 > 正文

小罐茶:古旧刻板中的一股“新风”

2017-09-28 14:35   浏览量:24880   来源:

  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行业茶行业,一直面临着一种尴尬局面——有产品有品类而无品牌。但是就在这一年多以来,这个古旧刻板的老派行业,因为一个现代派茶品牌的闯入,突然火了!这个品牌就是“小罐茶”。

  这种小铝罐包装的茶品牌——小罐茶,到底有多火?通过媒体的公开报道显示,小罐茶已经在全国开了300余家店,销售额预估已经位居行业前三。在这个传统的行业里,创造出了一个奇迹。那么小罐茶究竟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呢?

  建立标准化:小罐茶破解行业难题

  众所周知,作为茶的诞生地,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品类繁多,名茶辈出。在茶行业3600亿元的市场规模中,居然没有催生出一个高知名度的中国茶品牌,“7万茶企不如一个立顿”之说在行业流传,不得不说是中国茶行业面临的尴尬局面。

  国内茶行业的标准化程度低,实现规模化是行业公认难题。“茶这个行业,大家的思维都太传统了,没有用标准化、消费品的思维去考虑。国内光是铁观音都有好几百种,散装茶一天一个样,消费者根本无从分辨。茶企要让茶简单起来,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就要克服茶叶标准化这个难题。”某茶行业专家如是说。只有标准化之后,才能实现规模化,之后才有品牌化。标准化最难的是将评判标准固化下来。比如说采摘、发酵、烘焙等等,甚至在品茶环节,固化茶的香气、甜度、汤色、滋味,形成评判标准,但这些标准不是一时三刻能建立起来的。

  标准难建,直接导致了规模化受困。茶的标准化与品牌化,正是小罐装品牌创立的一个出发点。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认为,传统茶产业人大多是农产品思维,欠缺消费品的标准化思维。一个茶店里上百个产品,价格都不一样,普通消费者难以分辨和决策。传统茶行业的人多是专家思维,没有真正从普通消费者的立场出发。如何让买的人、送的人、喝的人,都知道茶质量好,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小罐茶坚持统一等级和统一价格、一罐一泡,让茶透明、简单,让喝茶轻松、便捷。

  大师背书:小罐茶成功的品质保障

  在关于小罐茶的各种公开资料中,一个很值得关注的是与八位制茶大师的合作。根据小罐茶官方网站的公示,小罐茶与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邹炳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王顺明、西湖龙井茶制茶大师戚国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溪乌龙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碰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山毛峰制作技艺传承人谢四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州茉莉花茶窨制技艺传承人林乃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林振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滇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张成仁等八位大师联手共同打造了这一品牌。与大师的合作,确保了小罐茶的品质,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也让更多平时没有机会品尝大师级技艺的消费者有了品味真正高品质茶的机会。

  小罐茶能在一年多的时间迅速崛起,与八位制茶大师的强强联手密不可分。小罐茶对茶原料的质量要求十分苛刻,对所有品类的茶叶在洁净度(异物指标)、安全性(农药残留、理化指标)、感观(色、香、味、形、汤)等几个维度都有严格把控。而八位大师凭借其制茶技艺及标准,既确保了原叶的选择、采摘品质,也达到了中国茶传统正宗的制作标准。

  技艺传承:以商业助力保护文化传承

  在看到小罐茶将大师级制茶技艺品牌化,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理性看到这种合作的深层次意义:每一位大师都在自己的茶叶品类领域倾注了毕生心血,形成了独特的技艺。但是在小罐茶之前,喝到八位大师技艺的茶并不容易。因为,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茶是一个相对传统又封闭的行业,了解八位大师的人并不多。小罐茶整合八位大师的制茶技艺,为小罐茶注入大师级品质的同时,也让消费者能够简单、便捷地喝到大师的作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对传统制茶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来说,如何响应国家号召、保护传承非遗技艺十分重要,但如何实现则是长远的课题。以国宝大熊猫为例,我国以向外租借国宝、推动大熊猫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找到了一条保护国宝的最佳方案。小罐茶实现了中国茶的标准化、规模化、量产化,使得中国传统、正宗的制茶技艺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更为“非遗”技艺的传承发扬找到了一条市场化解决路径。

  小罐茶的火爆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商业现象,更折射出了当今中国更为深层次的经济、文化问题。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今天,我们期待一切有朝气、有力量的创新事物。尤其是在代表了中国千年文明的茶行业,希望能出现更多的“小罐茶”,顺应“消费升级”的时代浪潮,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孙超颖)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打造消费者品牌 祐康食品举办首届粉丝节
下一篇:万亿级早餐舞台,速冻食品如何唱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