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传播网,打造中国优秀的品牌传播服务平台。品牌传播,传播品牌价值,影响成就品牌价值。用深度视角,价值资讯,传递品牌营销新模式。
顶部logo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品牌传播网 > 热点要闻 > 正文

用工匠精神造“蚊帐大米”

2017-03-30 16:34   浏览量:10166   来源:

  ——记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姜德明


  10年前,记者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结识了江苏籍农业科技界代表姜德明,多年之后通过微信再次与姜德明恢复了联络,了解到他更多的感人故事。下面让我们一同感受全国“农技铁人”姜德明的传奇人生。

  姜德明,两次身患癌症、左腿高位截肢,两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在外人看来,65岁的姜德明实在没有必要这么辛劳:1997年以来,他连续20年身体力行,坚持示范推广绿色放心农产品,先后创建了5个生产基地。在江苏盐城经管学校,由他亲手培育、指导的绿色蔬菜园及饲养原生态鸡鸭鹅猪羊的基地就有100多亩,射阳盘湾“蚊帐大米”基地近200亩。从园区的规划布局、栽培管理,到运输销售全程介入,姜德明每天为生产绿色菜、放心米而奔波、忙碌。

  “人生需要梦想,梦想需要不懈追求。”姜德明说:“我只想在有生之年再做件实实在在的事,通过我的实际行动,引导更多的农民参与到生产绿色放心农产品的行列,唤醒更多的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绿色环保理念,让大家都能早日吃上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放心食品。这就是我多年来一直‘坚守绿色梦想、追求食品安全、践行绿色农业’的初衷。”

  从绿色蔬菜到“蚊帐大米”

  在江苏射阳县盘湾镇,姜德明亲手创建的绿色稻米生产基地,远远看去像巨大的蚊帐将稻田全方位覆盖,这就是被人广为传播的“蚊帐大米”所在地。这个“蚊帐”,其实是用尼龙线织成的防虫网,而每个巨型防虫网,都有几十根结实的塑钢线牵引着,在末端用地铆扣(砖头)深深地固定在泥土中。姜德明说,防虫网可以把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主要害虫阻隔在蚊帐外面,使其进不到水稻田里产卵。整个生产过程不用防虫农药;加之自己选留种;长苕子绿肥、施用豆饼等有机肥、农家肥,故所产大米不仅口感好,更重要的是健康、安全、放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从源头堵截污染是全面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达标生产的有效途径。姜德明身体力行,他种植的蔬菜全不用化肥、农药、激素;鸡、鸭、鹅、猪、羊全部饲喂用自产玉米、草料,实行林下放养、生态循环种养。

  据了解,现在盐城市区的海纯、亭湖、大庆、鹿鸣路、老虎桥、万户新村及紫薇花园等8个菜市场,设立了“姜德明绿色蔬菜直销窗口”,每年销售绿色农产品逾60万公斤。

  从 “农技铁人”到为食品安全鼓与呼

  为帮助农民尽快增收致富,在两次患癌、身处逆境的情况下,姜德明经受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与磨难,在农技推广第一线,常年拄着双拐走向田野搞试验、走向社会搞调研、走向讲台作讲座。他先后完成农业试验研究课题30余项,发表在省级以上专业论文及调研报告80余篇,主编农业科技专著3部,荣获各级成果奖12项。现每年接待来人、来信、来电技术咨询的仍有数百人次,下乡搞技术讲座及现场辅导30余场,为配合各地调优种植结构,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建言献策、尽职尽责、贡献力量。

  而姜德明也明白个人能力的局限性,因此在他当选全国及省人大代表的15年中,一直为食品安全鼓与呼,为生产绿色放心农产品而奔波、忙碌。1999年,姜德明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首先提出关于“蔬菜实行无害化生产的建议”。2001年,他又提交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议案。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在其议案的答复中写道:“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制定一部综合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十分必要,农业部等应抓紧其立法进度。”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3次启动立法程序,审议并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为推动食品安全立法进程,姜德明多次在全国人代会上提交议案和建议,尤其在“全国食品安全卫生立法研讨会”上踊跃发言,表达食品安全立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正因为姜德明对农技事业的执著与辛勤付出,对食品安全的追求与艰辛努力,1997年5月14日,中组部、中宣部、农业部、中国科协、中国残联、中共江苏省委联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姜德明专场事迹报告会与座谈会。

  从“一人坚持”到盼望“众人携手”

  姜德明,这位独腿患癌老人用生命坚守“舌尖上的安全”已整整20年。姜德明自1997年以来,一直拖着病残的身体,自己生产、自己上市场宣传销售绿色放心农产品,其鲜花和荣誉的背后,又有多少人能知道他为之付出的艰辛与汗水?推销绿色蔬菜曾多次遭到市场部分经营户的围攻与谩骂;有人认为一个副处级干部上市场卖菜,宣传绿色食品,太丢身份;更有人不理解:荣誉、地位都有了,退休了不去颐养天年,现在又想挣钱……

  而事实上,姜德明为了他的“绿色梦想”与百姓的食品安全,每天清晨5点多,他和妻子嵇惠芳就到田里开始劳作,除草、紧线、加固“蚊帐”等,每天都要忙到天黑,周身遭到蚊子围攻也不收工。插秧时节,中午气温高达30多度,为了小秧及时上到水,每天中午1点多钟,夫妇俩仍顶着烈日、冒着酷暑,还在一个个进水口趴在送水渠边上水。梅雨季节田埂拔草,姜德明拐杖常常陷在泥里拔不出来,不知摔倒多少次,跌倒了也只能自己挣扎着爬起来,后来干脆用左手攒成拳头支撑,艰难地在田埂上爬着拔草,浑身上下不是泥水就是汗水,双眼被汗水渍肿得像葡萄,睁都睁不开。一季水稻下来,每条田埂上都留下了他那密密麻麻拐杖戳下的印……

  姜德明坦言:“说句心里话,我爱我的绿色蚊帐大米事业,真心希望社会上能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能与我们一起携起手来,为民生幸福与人类健康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多年实践表明,安全食品是生产出来的,只有坚持源头治理才能保障清洁生产。让我们每一个生产者及所有有良心、良知的人都能从自身做起、都凭良心做事,大家就不愁吃不到安全食品,我们的生活也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梦’很快就会成为现实。”

  姜德明热切盼望着他的“蚊帐大米”能走进寻常百姓家,让更多人品尝到真正的好米。本报记者  袁志华  通讯员  王继芳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中国对巴西肉类制品恢复正常检验检疫
下一篇:看脸时代,高颜值彩色冻品席卷业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