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传播网,打造中国优秀的品牌传播服务平台。品牌传播,传播品牌价值,影响成就品牌价值。用深度视角,价值资讯,传递品牌营销新模式。
顶部logo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品牌传播网 > 热点要闻 > 正文

宁当快递小哥 不做产业工人 年轻人与制造业该如何“双向奔赴”

2022-03-18 14:10   浏览量:14370   来源:中国食品报

  近年来,有关制造业工厂缺人的消息不绝于耳,“招工难”现象也引发了不小的舆论。今年2月,人社部公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显示,生产制造类工作缺人比较严重,行业目前大都是老一辈从业者在支撑,送外卖、送快递、跑网约车等自由度较高的职业获得了大部分年轻人的青睐。“年轻人宁肯去送外卖也不愿意进工厂”。有人认为,年轻人有选择职业的自由。但是,年轻人的去留,关乎工厂的发展,也关乎制造业的未来。在职业选择越发多元的今天,年轻人与制造业该如何“双向奔赴”?

在更大的社交空间

呼吸更新鲜的空气

  “送外卖最重要的是时间自由。”一位来自重庆的外卖骑手表示,“但对我们这样有家庭的来说,要照顾家里的小孩,去工厂就比较限制自由”。谈及薪资,他称:“刚送几个月,目前维持在每月5000—6000元。”

  另一位来自湖北的外卖骑手称,自己每个月的收入都在1万元左右,但前提是要努力接单。在成为一名外卖骑手前,他曾在广东东莞经营一家加工厂,“资金压得很严重,最后很多钱都收不到。”

  提起传统制造业,薪资低似乎是难以避开的刻板印象。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分岗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2020年制造业工人的年平均工资为61324元。这一工资水平包含技术类工种,而需求量更大的普工,其月平均工资水平甚至不足5000元。

  据统计,每10个外卖骑手就有5个是90后。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者已达2亿人。这其中就有约1300万名外卖骑手,快递行业从业者也多达数百万。“工厂里几乎看不到年轻人”。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崛起,90后、00后有了更多元的就业选择,送外卖、送快递、当主播甚至做小生意,都能很好地养活自己。

  事实上,年轻人是去送外卖还是进工厂,都是他们的自主选择。需要追问的是,为什么传统工厂无法吸引年轻人?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如何处理好新兴产业与传统制造业之间的关系?传统制造业应该怎样创新?

  此前,在劳动力密集型的大型工厂中,员工的活动空间往往是“工位—用餐—宿舍”三点一线,缺少社交和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即便有空出门,厂区也可能离闹市区很远。此外,产业工人每天在8小时的基础上额外加班2—3个小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时候,为了“冲产能”,每周单休也是家常便饭。

  今天,年轻人有了更多元的信息获取渠道和更丰富的就业选择。相比当流水线工人,被“关”在工厂这个“小社会”中,送外卖、送快递虽然业很辛苦,工资也并不见得比传统工厂高,但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是相对自由的。更自由、更灵活的工作模式,更大的社交空间,符合年轻人当下的价值追求;“只要愿意付出就会有收获”也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就业观念。

  灵活就业者固然也要面对“要钱还是要闲”的两难选择,但毕竟握有一定主动权,并且能频繁接触他人、呼吸新鲜空气。这些鲜明的差异,让一些年轻人宁愿少挣一点工资,也要告别工厂。

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提升制造业吸引力

  “用工荒”问题一般集中在制造业,尤其是在流水线上。待遇低、工作枯燥、劳动强度大、提升空间有限、工作内容危险……都是制造业被年轻人抛弃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日益提高,服务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外卖、快递等门槛不高于“进厂”的新兴行业迅速发展扩容。从制造业的角度看,并不是行业变差了,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工厂为产业工人提供的综合预期不能跟上国民经济发展,无法满足新一代劳动者的价值诉求,自然会在与新兴行业的人才竞争中败下阵来。

  在疫情的催化作用下,数字化进程大大加速,中国经济由人口红利等要素驱动,进入到由数字驱动的时代。数字化浪潮正在打破一切、刷新一切、重塑一切,所以,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加分卡,而是在未来获得生存的入场券。

  专家指出,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支稳定、扎实的产业工人队伍是不可或缺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动用政策和舆论工具,把人从新兴行业“赶”回制造业,而应该主动促进制造业改变人才使用方式,通过内部变革加强本行业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多年以来,很多人都把“进工厂”当成一项临时性的选择,堪称“青春饭”。有的行业容错率低,工人年纪大了只能转行;有的行业工伤率高,甚至给人一种“拿命换钱”的不良观感。与此同时,在招工用工模式上,许多工厂都把“临时工”当作主力,强调“来了就能干”“没活随时走”。在工人不断换厂、工厂不断换人的过程中,工人无法沉淀经验和技术,难以得到提升;而工厂又因为总要临时招人,不得不时常提高用人成本。到最后,双方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失,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其实,一部分年轻人也并非不愿意接受专业技能训练。问题在于,这些专业技能训练,是否有高科技含量,是否带有挑战性,让这部分年轻人觉得有成就感。一项调查显示,超六成的职校生不愿意进工厂当蓝领,这折射出职校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存在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岗位,不同时代的年轻人会有不同的职业追求,何为“好工作”也会有不同的定义。想让更多年轻人选择从事制造业,就需要切切实实增强制造业的吸引力。薪资待遇的提高、劳动环境的改进、保障体系的完善、晋升空间的拓展……也许这些才是“根本之道”。只有当年轻人感到进入工厂当技术工人是一件“体面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制造业缺人的问题。

  制造业还需从根本上改变产业工人尤其是低门槛普工的“人设”,要让潜在从业者看到:进工厂也能有长远发展,也能创造美好未来。在这一基础上,倘若产业工人还能得到更好的劳动保障,更多的自由空间,或许会倒逼“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们,回归传统行业。

  (曲玥凝 综合整理)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以技术突破指导产品加工 亚热带果蔬实现高值化利用
下一篇:精准纾困 促餐饮住宿业恢复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