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传播网,打造中国优秀的品牌传播服务平台。品牌传播,传播品牌价值,影响成就品牌价值。用深度视角,价值资讯,传递品牌营销新模式。
顶部logo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品牌传播网 > 叶歌观酒 > 正文

打通特医食品产业链“最后一公里”

2022-03-23 11:22   浏览量:18580   来源:中国食品报

  随着进食受限患者、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等特殊人群对营养需求的上升,特医食品已成为被更多人熟知的特殊消费商品。从药品属性转换到食品属性后,几年时间里,我国特医食品行业取得长足发展,市场稳中向好。但目前特医食品行业仍面临产品标准滞后、进院难等发展瓶颈。为此,专家呼吁打通研发、注册、生产、监管、流通链条,建设“五环”闭环,打通特医食品产业链“最后一公里”。

标准滞后制约行业发展

  特医食品即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道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一类配方食品。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执行副会长厉梁秋介绍,2015年食品安全法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确定为特殊食品的一种,给予其食品的属性和法律定位,虽然特医食品发展刚刚起步,但市场需求巨大。未来特医食品的需求将越来越旺盛,不仅因为人数刚性的增长,更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命已经不仅是长度的要求,也有质量的要求。

  谈及发展现状,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特医产业联盟主席顾欣鑫表示,标准相对滞后、进医院难,这是特医食品在国内发展面临的两大难点。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杨晓光表示,我国特医食品发展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的成绩较为可观,但不容忽视的是,行业仍有一些短板亟待补齐。其中,现行标准滞后是一大难题。

  杨晓光进一步解释,当前我国特医食品有3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分别是《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不过,随着行业的发展,上述产品标准类别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出现标准滞后的现象。加之上述产品标准的内容多是较为宽泛的规定,难以适用于不同类型产品的生产与监管。因此,行业存在产品标准和验证标准缺失与滞后的难题。“比如,针对特定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13种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这个‘等’就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实际执行时,往往表现出‘等内不等外’的情形,这导致新产品因无匹配标准难以注册。”杨晓光举例说。

  顾欣鑫介绍,特医食品注册制要求制作特医食品的原料都要符合国家标准,但国标对新原料、新资源、新技术和新工艺等的创新是滞后的,一些国外已有的,在国内却无法注册。虽然目前通过跨境电商的方式,国内的消费者可以购买国外已经注册的特医食品。但还是希望“国内的新原料、新资源等,能尽快跟国际接轨,将其纳入国标中”。

  据了解,特医食品在刚进入我国市场时,并无匹配的相关标准。因此,特医食品一直作为药品进行注册管理。直至2016年,随着《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的实施,特医食品开始回归食品属性进行注册管理。

  若尧特医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范正贵表示,我国特医食品在申报主体、市场准入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比如,在产品申报主体上,特医食品就与药品、普通食品等有很大不同。药品、保健食品、普通食品的申报主体可以是生产企业,也可以是非生产企业,但特医食品的产品申报主体只能是生产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实行注册制。同时,有些产品则需要进行临床试验。

亟待建设“五环”闭环

  “特医食品流通难题是当前行业的瓶颈之一。”在临床工作多年,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原主任薛长勇十分认可特医食品的价值。他说,特医食品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尤其体现在术后难以进食患者的营养补充上。然而在医院,特医食品并不是处方产品,而是以膳食的方式进行营养改善。加之,在医保压力之下,特医食品真正的受众更是寥寥无几,这导致打通特医食品院内“最后一公里”极为不易。

  民建广东省委会主委李心表示,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特医食品临床使用制度规范,医疗机构在特医食品使用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如采购方式、管理分发、处方规范、收费项目和定价问题等无规可循,导致特医食品在医疗机构的采购、使用管理混乱和收费渠道不透明以及收费难等问题。

  特医食品行业如何寻求突破?薛长勇建议,亟待打通研发、注册、生产、监管、流通链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五环”闭环,从而破解进院难这一困扰。

  “特医食品通俗来说就是病人吃的饭,由于病人病症不同,需要的营养支持也不一样,在普通食材中很难找到并满足,所以需要精确配伍和工业化生产才行。”杨晓光补充,法规明确提出,特医食品要在医生和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应用。因此,行业需要加强专业人才建设。

  值得庆幸的是,在相关配套政策和法规上,国家也正在积极完善。比如,去年10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展望未来,杨晓光表示,在人们健康意识提高、老龄化社会加剧等背景下,我国特医食品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谈及如何促进特医食品的发展,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司副司长申敬旺呼吁,希望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法规尽快出台,尽早打通特医食品产业链“最后一公里”。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会长张冀湘则称,只有促进行业监管、利于医疗机构病床周转,同时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低医疗费用支出、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特医食品产业才能迎来又好又快的发展新局面。

  “要加快出台特医食品临床使用制度规范。”李心建议,国家卫健委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特医食品临床使用规范,为各级医疗机构规范使用特医食品提供明确指引,在国家层面统一明确将特医食品纳入医疗机构诊疗目录。李心建议鼓励医疗机构将特医食品纳入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处方、医嘱、收费和库房管理等子系统,实现对特医食品的集中统一规范管理,促进特医食品的规范、合理使用,维护患者利益,推进特医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临床营养科主任石汉平建议,让特医食品在疾病的预防和康复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提高对特医食品的认识,进行科普宣教,让更多患者和医务人员了解特医食品。

  厉梁秋表示,截至2021年12月,共有81款特医食品被批准进入中国市场,特医食品的发展和需求存在很大空间。随着政策的规范化,更多的科研投入和更多产品进入市场,大家对特医食品逐步了解,医疗机构使用更加规范,特医食品行业将成为蓝海。

  (朱美乔 综合整理)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我国科学家破解大豆“走失”基因
下一篇:建立长效机制打造良性保健食品市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