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7 16:08 浏览量:21579 来源:呼和浩特市日报
北纬40°是世界公认的黄金奶源带,“美丽青城、草原都市”呼和浩特就坐落在这里。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近年来,呼和浩特把奶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产业,举全市之力打造“千亿级乳产业集群”,围绕“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形成“研发-生产-市场”的全产业链,走出了以伊利集团、蒙牛集团两家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动力、资源为优势的发展道路。近年来,通过政策推动、市场拉动、科技促动、产业带动,呼和浩特奶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苜蓿草种植技术攻关基地
奶业发展:强龙头 补链条 聚集群
7月12日,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盛装亮相。产业园的顺利投产,标志着呼和浩特市打造“从一棵草到一杯奶”乳业全链条发展格局迈出了新步伐。
走进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核心区的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已经完成,即将投入生产,项目依托工业互联网、5G等技术,单体规模、技术装备、自动化程度全球领先。与此同时,年产6万吨高端婴幼儿奶粉一期项目也即将投产。
全球单体规模最大、数智化程度最高的智造标杆基地,全国唯一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乳制品计量测试中心等国家级技术中心相继入驻,作为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规划核心发展区38平方公里,全域协同区120平方公里,以生态为基底、以乳产业为主导,聚焦产业驱动全链发展,高标准打造全球领先的“乳业硅谷”。
在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有限公司鲜奶和林工厂的生产线上,一瓶瓶鲜奶正在进行灌装。这条生产线虽只有一位工作人员在工作,一小时却能生产鲜奶24000瓶,“这里是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八期5G数字工厂,更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智能高端低温乳品工厂。”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座工厂不仅设置了智能的能源控制中心、智能的安防系统、智能物流系统以及智能的仓储系统,在运营过程中也将5G与智能制造进行了深度融合,实现了设备运行与产品质量的在线监测,信息传输全程数字化。
蒙牛集团优先在呼和浩特地区布局了鲜奶、奶酪、奶油、婴儿配方奶粉、功能乳粉等填空白、产值高、占前沿的生产项目,为自治区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生态做好示范。八期5G数字工厂总投资21亿元,包括鲜奶、奶酪、低温三个工厂,全部建成投产后日产能将达到1100吨,预计年产值50亿元。
……
透过伊利、蒙牛,可以清晰看到呼和浩特聚力奶业振兴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坚实脚步。
奶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打通奶业“卡脖子”痛点、堵点的实际行动。近年来,自治区出台《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奶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奶业振兴九条政策措施》等多项政策举措,我市也制定相应举措,并积极落实,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显著提高,乳品质量安全得到巩固提升。
与此同时,我市还在种源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饲草料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引领等关键环节发力,全面提升奶业产业链综合实力。
规模化奶山羊牧场
牧场建设:集约化 规模化 专业化
好奶源是“鲜活”品质的源头,是成就一杯高品质牛奶的根本。
在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的牛舍内外,成群的黑白花奶牛有的在牛棚内休息,有的在院子里晒太阳,工人们正在铺设牛舍周边的道路。
由优然牧业投资建设的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项目是万头奶牛养殖示范牧场,是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自2021年以来总投资50亿元建设的10个牧场之一,目前已进场6000头进口奶牛。牧场设计配套了国际最先进的全自动挤奶设备、多功能奶牛饲养牛舍设施以及完善的粪污处理环保系统等,是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低碳环保技术最先进,具备饲养、还田、参观和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示范性现代化奶源基地。
在草原新牧民牧场的自动化挤奶车间,80头奶牛正在巨大的旋转圆盘上有序挤奶。草原新牧民牧场一二期项目共规划了四万头的奶牛存栏量。预计2023年一期建成之后,日产鲜奶达200吨,二期建成后日产鲜奶将达600吨,年产值达20亿元。
规模化牧场是乳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为保障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项目建成后的鲜奶需求,提高奶源供给能力,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规划新建续建规模化牧场24个,目前已经投用14个,正在建设2个,6月9日,包括伊利集团18万头奶牛绿色智慧养殖示范园等8个新建规模化牧场集中开工,这8个规模化牧场建成后,呼和浩特市规模化牧场将达到168个,奶牛存栏近60万头,日产鲜奶近1万吨,将为提升呼和浩特市乳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乳都”升级版,提供更加充足、更加优质的奶源保障。
上一篇:品牌传播网播报 安徽省淮北市政协副主席董哲一行到中国羊奶科技城调研
下一篇:品牌传播网播报 呼和浩特:正加速从“中国乳都”迈向“世界乳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