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传播网,打造中国优秀的品牌传播服务平台。品牌传播,传播品牌价值,影响成就品牌价值。用深度视角,价值资讯,传递品牌营销新模式。
顶部logo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品牌传播网 > 热点要闻 > 正文

城口虹鳟鱼成引领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2022-03-18 14:17   浏览量:28444   来源:中国食品报

  近日,远在上海的江阳水产市场,一家写着“国产虹鳟鱼”牌子的门店前,经常挤满了顾客。该店批发的虹鳟鱼,来自1500公里外的重庆市城口县。

  除了上海,城口虹鳟鱼还销往北京、沈阳、南京、西安等全国20多个城市。今年春节,城口虹鳟鱼作为新年礼品,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城口虹鳟鱼长大了!”3月14日,重庆城口县蓼子乡党委书记刘关林介绍,经过9年探索培育,城口虹鳟鱼已实现年销售60多万斤。现在,蓼子乡正依托当地中高山溪流低水温、低气温资源禀赋以及日益成熟的养殖技术和销售市场,不断完善产业链,加快建设重庆市冷水鱼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刘关林说:“要把城口虹鳟鱼打造成引领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努力实现产值上亿元。”

锁定养殖冷水鱼

  说起城口虹鳟鱼,不得不提退休干部周兆轩。“我是城口人,对家乡很了解。这里低水温、低气温,无污染,非常适合冷水鱼养殖。”2013年,周兆轩退休后踏寻城口各地,寻找最适合冷水鱼养殖的地方。很快,他把目标锁定在蓼子乡,并创建重庆鲲池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鲲池农业),探索养殖冷水鱼。

  蓼子乡位于城口南部,地处九重山与大面山之间的峡谷坡地,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鱼类体表黏液中的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和胡萝卜素。“有了好的自然禀赋,还要选准好的物种。”前河稍大的裂腹鱼、铲鱼都生长在下游宣汉境内,它们有顶流习惯,但因水温低,水瘦,缺乏充足的自然饵料,在城口流域内长不大。周兆轩坦言,“我们要养品质好、商品价值高的鱼。”在专家学者推荐下,周兆轩最终选定了来自国外的虹鳟鱼。虹鳟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商品价值高。

  随即,在蓼子乡明安村大田河坝,鲲池农业流转了49亩滩涂地,建起了标准养殖池。“虹鳟鱼对水温、水质要求高。”周兆轩介绍,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研究虹鳟鱼的养殖,技术已非常成熟,但关键是没有种子鱼;其次虹鳟鱼有顶流习惯,凭视觉捕食,既需要流水养殖,又要求是清水,不能被洪水污染。

  周兆轩介绍,标准养殖池的水是流动的,平均水深1.5米,水位可以在1.2—1.8米间调节。他介绍,只要心不贪,适量水、适量鱼,合理配置密度,基本上没有病害;因为低水温、低气温,水生细菌病菌难以繁殖,对虹鳟鱼构成伤害的病菌难以生存。同时渔场不需要使用消杀药物和抗生素。

  “大鱼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周兆轩称,现在城口虹鳟鱼已销售到上海、哈尔滨、扬州、西安、太原、济南、天津、北京、沈阳等各大城市,“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渐形成了成熟的销售网络。”

  去年,鲲池农业年产商品鱼60多万斤,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

建成一条产业链

  今年春节,在城口县龙田乡,易廷殿家的虹鳟鱼成了村民参观打卡的网红。这些鱼是他从鲲池农业买回来的,当时每条只有50克重,再过几个月,就可以用来招待客人了。“这是第一个养殖虹鳟鱼的家庭。”周兆轩介绍,目前,鲲池农业大规格商品虹鳟每条重达3500克以上,多数销往酒店,普通家庭很难吃得下这么大的虹鳟鱼,“为此,我们推出了‘虹鳟鱼进万家’计划。”

  据介绍,这个计划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鲲池农业发挥自身成熟的虹鳟育苗、养殖技术优势,带动城口当地农户养殖小虹鳟鱼;二是再通过鲲池农业的销售渠道,将农户养殖的100-1000克小虹鳟鱼销往普通家庭,让市民在家里都能吃上虹鳟鱼。

  易廷殿的实践证明,利用城口县中、高山、小溪流冷水低气温资源,完全可以带动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分散养殖,实现冷水鱼产业集群发展。

  据了解,城口海拔2000米以上山峰544座,河流734条,这些水资源条件可以支撑3000吨以上小虹鳟产能,形成2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

  今年初,鲲池农业还在江北区北滨一路渔人湾水产市场进行技术验证,解决了100—1000克活鱼长途运输和城市自来水条件下暂养问题,基本打通了物流通道。春节,城口虹鳟鱼成了市民走亲访友的新礼品。

  “从孵化、养殖、加工、销售,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周兆轩称,现在,鲲池农业已具备30万尾虹鳟鱼幼苗孵化能力,可以支撑900吨大规格商品虹鳟产能需求,同时也为3000吨小虹鳟产能留足了发展空间,“既带动周边群众养殖增收,又创办加工厂提供就业岗位。”

  前不久,鲲驰农业的加工生产线成功试车。在生态冷水鱼深加工板块,该公司正推进生产虹鳟鱼开袋即食休闲食品、精炼食用油、大规格开片封装和鱼预制菜等,投产后,产值可达3500多万元。

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3月初,在明安村,毗邻鲲池农业的标准养鱼池下方,一座新的自清污高水位冷水鱼养殖示范场初具规模。再过几个月,这里新增的高密度养殖板块将建成投用。

  “冷水鱼向东,大宗鱼向西。”刘关林介绍,按照全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产业布局,城口县发改委和蓼子乡政府借力以工代赈项目,正建设重庆市冷水鱼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打造渔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闯出一条融合路,培育亿元冷水鱼产业。”

  目前,虹鳟鱼全国需求约20万吨,但国产虹鳟供应能力仅3万吨,市场缺口大。为此,蓼子乡依托鲲池农业成熟的孵化能力,借助“蓼子乡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和“三变”改革项目资金,在明安村学堂坪和回田湾、黄石板分别建设自清污高水位冷水鱼养殖示范场,扩大大规格虹鳟(3500克/尾)养殖产能,年产大规格商品鱼1300吨,实现产值1亿元。

  “规模大了,首先要做到清洁排放。”蓼子乡乡长王生贵介绍,为进一步清洁水体,他们正推进生态净化养殖尾水板块项目,在前河左岸新建20亩温室水培蔬菜大棚,将养殖鱼粪和残饵吸入水培设施中,种植有机高品质可生食优质蔬菜;再利用水培种植蔬菜后的尾水,引到水田中种植莲藕、香蒲等具有观赏和食用水生植物;最后利用河滩自然形态,种植蒲草、芦苇等挺水植物对尾水进行再次吸附净化,浅干预打造滩涂湿地,投放前河水域土著鱼苗,构筑鱼类栖息繁殖环境。他表示,“既做到生态环保,又打造亲子、观光、采收等农文旅融合项目。”

  如今,城口虹鳟鱼它正成为带动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来源:重庆日报)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数商兴农”让农产品种得好也卖得火
下一篇:为流量主提供全品类货源 私域电商平台发展呈快速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