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14:49 浏览量:16301 来源:羊城晚报
推开荔枝酒加工厂的大门,浓郁果香裹挟着微醺酒气扑面而来。发酵车间内,不锈钢发酵罐整齐排列,罐身沁着凉意,外壁凝着细密水珠——当天采摘的新鲜荔枝,正在这里悄然酿成琼浆,而后奔赴世界各地餐桌。
荔枝加工原料现场,巨大的速冻隧道泛着银白色冷光,冷气循环的“呼呼”声在车间回荡。传送带上,一颗颗荔枝缓缓驶入,表皮在极速冷冻中凝起一层薄霜。这娇嫩的岭南佳果由此打破季节限制,实现全年可售。
随着科技的持续突破,速冻锁鲜、冻眠保鲜、制汁加工等初处理技术,让荔枝等季节性水果得以实现规模化批量转化。错峰鲜销与全年加工的创新模式,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条,更通过科技赋能提升了产业经济价值,为果农收益筑牢保障。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深入探访广东茂名、阳江、广州从化等地的荔枝果园与加工厂,见证一颗颗荔枝如何凭借科技力量 ,完成多重变身,得以远销全球,助力果农丰产又增收。
应用场景1:
锁鲜技术助力佳荔35天直达美国
“今年荔枝迎来丰收年,广州从化30万亩荔枝产量达7万-8万吨,创下高产纪录。”广州市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建忠向记者介绍,在这硕果累累的季节里,一颗颗鲜红饱满的荔枝正凭借创新保鲜技术与畅通的物流网络,跨越山海,从岭南果园走向全球市场。
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的特征,曾是制约其远途运输的最大瓶颈。如今,这一难题正被持续攻克。欧阳建忠表示,企业今年重点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在上海、北京布局衔接加工厂,搭配速冻锁鲜技术,不仅让荔枝能新鲜抵达国内消费者手中,更成功远渡重洋。据了解,该企业今年计划出口荔枝4500吨,除传统的东南亚、北美、欧洲市场外,还新增了中东、中亚及俄罗斯市场,让更多人品尝到岭南夏日的独特甜蜜。
荔枝也要“洗澡”?没错!经过这番特殊的“沐浴”,荔枝的“体温”能从30℃快速降至5℃,全程仅需20分钟。
在从化荔博园的荔枝包装现场,记者见到了为荔枝“冲凉”的设备——移动式蓄冷喷淋快速预冷装置。这套由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研制的设备,借助省科技厅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的支持,走到了果农身边。从化荔博园技术总监邱晧烽告诉记者,通过这套设备,荔枝保鲜期可延长5-7天。目前,从化已配备该设备10台。
图为移动式蓄冷喷淋快速预冷装置
与此同时,阳江市阳东区众生农业专业合作社内,荔枝采收正酣。每天有90吨新鲜荔枝从这里出发,经收购、清洗、预冷、包装、装柜等流程后,第一时间运往美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这批晚熟荔枝是粤西今年的最后一批,预计7月中旬能完成采摘。”合作社负责人陈先生说,果农们争分夺秒,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只为让这份新鲜跨越重洋。
“广东晚荔口感清甜、颗粒饱满、色泽鲜亮,深受国外客户青睐!”前来收购的新疆博乐疆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王先生赞不绝口。依托锁鲜技术与冷链海运,这些荔枝10-15天即可抵达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即便是远至美国,35天左右也能新鲜送达。
图为从化荔博园新品种荔枝-冰荔。
应用场景2:
冻眠技术赋能实现全年保鲜销售
“我们的超低温冻眠技术实现了荔枝全年储存、全年销售,不仅缓解了季节性集中上市压力,更让中国荔枝成为全年供应的加工原料。”欧阳建忠介绍,“预计今年通过冻眠技术可实现5000万至6000万元营业额收入。”
岭南荔枝集中上市以来,冻眠荔枝这项创新技术再度引发关注。
欧阳建忠透露,今年该技术正加速推广应用,其公司已在广州从化、茂名高州建设了两个加工中心,为果农、经销商等产业链各环节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农科院加工所”)副研究员程丽娜介绍,采用该单位技术冻眠一年的荔枝解冻后,外观与鲜果没有显著差异,糖类、多酚和有机酸等营养成分保持率在80%以上。
冻眠技术究竟如何运作?
“整个过程无需防腐剂,也没有任何额外食品添加剂,完全依靠物理手段实现锁鲜。”程丽娜解释道。运用冻眠技术储存的荔枝,保质期可达一年,且解冻后食用仍有“一口爆汁”的新鲜口感,不像传统急冻方法那样会出现“解冻后化出一摊水”的问题。
经检测,冻眠荔枝解冻后的色香味能维持原有水平的八九成;商家销售时会明确标注“冻眠”食品标识及生产上市日期,目前其保质期统一标注为一年。
记者了解到,省科技厅连续两年牵头打响保鲜“攻坚战”,产学研各方组成“最强战队”。从化、高州两条冻眠荔枝生产线建成,首批680吨冻眠荔枝在电商平台上架即成“爆款”,井冈红糯、桂味、妃子笑、仙进奉等优质品种卖出每公斤160元至180元的“高价”,还获得了96%的好评率。
“爆款”的背后,是新型载冷剂让荔枝“冻龄”效果拉满,成本直降一半;无冰块电商保鲜技术更颠覆传统,荔枝损耗率直降15%。曾经“娇气”的荔枝,如今乘着科技的东风,从岭南枝头走向千家万户。
应用场景3:
特色酒液和冰品赋予荔枝“二次生命”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广东科研单位、大型企业更通过“共享模式”为荔枝行业注入新活力。例如,省农科院加工所与企业在广州从化、茂名高州建立荔枝加工“共享工厂+共享技术”,具备“速冻加工+制汁加工+仓储一体化”等功能。荔枝经由制汁加工,蜕变酒液和冰品,实现“二次新生”。
图为发酵荔枝酒
从鲜果到佳酿
每年荔枝丰产的喜悦背后,也有销路难拓的隐忧。珍视资源、正视瓶颈,广州市顺昌源酒业有限公司点燃创新之火。随着从化晚熟荔枝迎来了采摘旺季,该公司也同步开启了荔枝收购,正式拉开今年制造荔枝酒的序幕。
该公司董事长林士莹告诉记者,响应政府助农惠农的期望,更怀揣着对国酒未来的笃定,顺昌源团队在十几年前便锚定了一个大胆的方向:让荔枝在酒液中延续生命。
荔枝作为中国独有的风物,荔枝酒的研制没有任何国外经验可借鉴。从最初的理念萌芽到产品批量上市,顺昌源用了整整15年。这5000多个日夜,是一场与时间的拉锯,更是与技术难题的鏖战。发酵的稳定性、酒体的沉淀控制、风味的平衡融合、专用设备的研发配置……“失败了便总结,再失败再总结”,直到2020年,第一瓶成熟的发酵荔枝酒终于走出实验室,带着从化土地的气息,正式走向市场。
如今,顺昌源的荔枝酒家族已枝繁叶茂。2022至2023年间,产品线愈发丰富:既有灵动的起泡款,也有醇厚的静态款;涵盖含酒精与无酒精版本,度数从清雅的五六度延伸至醇厚的四十度荔枝白兰地。
该公司的荔枝酒年产量已达数百吨,2025年计划收购300万斤荔枝,让更多农户的辛勤劳作转化为杯中佳酿。
图为荔枝酒加工厂内,工人们对荔枝进行初处理。
从丹荔到冰凝
近日,记者走访高州荔枝加工生产线时了解到,高州市益丰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全力推进荔枝深加工。该公司副总经理罗荫武介绍,自今年5月启动收购以来,已收购荔枝2600吨,年度目标为3000吨。
依托新鲜荔枝加工的原浆,企业已开发出荔枝饮料、贵妃荔枝冰淇淋等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拥有全国唯一的轻汁生产线,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荔枝原浆生产基地。其中,荔枝冰淇淋生产线于6月建成投产,目前正处于市场试销阶段,预计7月将正式推出产品。
“通过饮料、冻品等形式,既能突破荔枝鲜果的时空限制,更能延长产业链。”罗荫武表示,冻品与饮料的开发让更丰富的荔枝产品走向市场。
考虑到荔枝销售周期仅两个月,企业还规划了四季生产方案:荔枝加工结束后,将根据季节特点陆续投产黄皮、百香果、芒果等应季水果加工,既保障生产线全年运转,也能助力农民拓宽各类水果的销路。
“一季鲜”到“四季甜”
荔枝“科技+创意”突围之路
当荔枝不再是盛夏独有的“时令限定”,当冻眠的鲜果、冰爽的果汁、醇厚的果酒甚至绵密的冰淇淋,都带着岭南的清甜走向四季,这颗曾困于“一日色变、二日香变”的娇贵果实,正以科技为笔、创意为墨,书写着农业产业升级的新篇章。
科技是把能撬动时空壁垒的密钥。冻眠技术让荔枝从“货架转瞬即逝”变为“全年待命”,80%以上的营养留存率不仅锁住了果肉的鲜甜,更稳住了果农的收益预期;锁鲜技术则让岭南佳味跨越重洋,35天直达美国的冷链旅程,改写了“好果难出远门”的过往。
这些技术不只是保鲜手段的革新,更重构了荔枝产业的时空逻辑——从“靠天收、看季卖”到“错峰销、全年供”,科技成为产业链“定盘星”。
创意加工,则让荔枝价值完成了“多级跃升”。当新鲜荔枝在发酵罐中酝酿成醇厚的果酒,在冷冻设备里凝结成绵密的冰淇淋,在生产线上转化为清爽的果汁,一颗果实的经济价值便挣脱了“鲜果定价”的单一枷锁。这种“一颗荔枝,N种可能”的转化,既化解了丰收季的隐忧,又精准对接了消费者对多元风味的追求。
科技与创意的碰撞,本质上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路径。过去,荔枝产业的痛点在于“鲜”与“短”的矛盾;如今,冻眠技术解决了“鲜”的留存,多元加工拓展了“短”的边界。当数千万元的冻眠荔枝营业额与源源不断的深加工产品订单叠加,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颗水果的逆袭,更是传统农业向“科技赋能+品牌增值”转型的缩影。
从枝头的鲜红到舌尖的多元,从一季鲜迈向四季甜,荔枝的蜕变印证着:农业的价值,不止土地的馈赠,更在于科技的突破与创意的延伸。(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