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6 17:01 浏览量:21515 来源:品牌传播网
10月14-15日,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和巴中市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联合举办“2025年通江县银耳等特色产业技术培训会”,期间召开食用菌病虫害防控技术专题研讨会、通江银耳质量管控暨病虫害防治培训专题会,旨在进一步提升通江县银耳等特色产业病虫害防控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虫害防控岗位科学家马林,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彭卫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道地中药材创新团队岗位科学家夏燕莉,国家现代农业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亚玉,通江县植保专家张才儒,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力滔等领导专家,以及
通江银耳科研所全体技术人员、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技术代表、重点乡镇农技人员及种植大户、菌种生产厂家、银耳(食用菌)生产企业参与此次培训。
会上,马林研究员作主题为《食用菌虫害防控策略》的讲解分享,强调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
彭卫红研究员作主题为《银耳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的讲解分享,提出通江段木银耳生产建议,包括改进和完善传统生产技术参数;加强段木专用品种的选育;加强段木专用菌种的生产;完善栽培设施;控制栽培条件,改进传统段木生产工艺;发展室内木段栽培工艺。
张才儒研究员作主题为《椴木银耳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精准施药技术》讲解分享,表示银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需从菌种管理、环境控制、操作规范、化学与生物防治等多方面入手,具体方法包括培育抗病菌种、强化消毒措施、科学生产工艺、优化生长环境、掌握精准施药技术等。
张亚玉研究员作主题为《生态种植助力中药材高质量发展》讲解分享,从中药材发展的主要政策规划、道地药材的形成、中药材生产存在的主要共性问题、生态种植助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人参生态种植模式生产实践五个方面展开阐述。
夏燕莉研究员作主题为《食药同源中药材产业发展》讲解分享,提到药食同源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在大健康管理领域具有独特优势与巨大潜力。通过药食同源产品研发,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健康管理技术深度融合;同时需正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政策支持、科技创新、质量监管、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努力,推动药食同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现场还进行了全体专家交流答疑。刘力滔副局长作会议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是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微生物研究中心和食用菌研究中心基础上成立的县(处)级事业单位。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从事食用菌研究开发工作,经过几代科研人员的努力,已发展成为全国食用菌研究开发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机构。
近年来,巴中市通江县坚持把“两耳一菇一菌”(通江银耳、青冈段木黑木耳、香菇、羊肚菌)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来抓。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开展技术共享、达成交流合作,聚焦高效栽培技术难点突破、新品种选育成果展示、产业化生产加工及应用等方面,加速助推通江银耳(食用菌)百亿级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